什么是保險追償!

導讀:
這項基本原則的表現之一是被保險人不能獲得超過自身損失的賠償。實踐中,保險人代位求償又稱為保險代位追償或保險追償。2015年《保險法》第60條~第63條規定了保險追償的基本架構。這種抗辯與保險人以自己的名義追償的明確規定相悖,屬于無效抗辯。也就是說,負有賠償責任的第三者是保險追償的被告。同時基于利益一致性考慮,《保險法》第62條規定,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進行追償。從這一規則的本意出發探討其范圍,這類人員因對保險標的在經濟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而與被保險人等位免追償。那么什么是保險追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這項基本原則的表現之一是被保險人不能獲得超過自身損失的賠償。實踐中,保險人代位求償又稱為保險代位追償或保險追償。2015年《保險法》第60條~第63條規定了保險追償的基本架構。這種抗辯與保險人以自己的名義追償的明確規定相悖,屬于無效抗辯。也就是說,負有賠償責任的第三者是保險追償的被告。同時基于利益一致性考慮,《保險法》第62條規定,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進行追償。從這一規則的本意出發探討其范圍,這類人員因對保險標的在經濟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而與被保險人等位免追償。關于什么是保險追償!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問題。那么很多人會想知道這個問題的有關內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樣的法律知識。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復雜,今天,催天下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你答疑解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保險追償的原理
損失補償原則是財產保險的一項基本原則。這項基本原則的表現之一是被保險人不能獲得超過自身損失的賠償。但是保險事故的發生,有的時候是存在責任人的。當這個責任人不是被保險人時,在被保險人與責任人之間就產生某種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說當事故發生時,產生被保險人對責任人的一種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被保險人享有的這種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與被保險人享有的要求保險人根據保險合同給付保險金的權利是同時存在的。被保險人可以選擇向保險人主張、也可以選擇向責任人主張,甚至在不足額保險等情形下,被保險人還會分別向保險人和責任人同時主張,以期使自己的損失得到完全的彌補。
當被保險人向保險人主張,保險人根據保險合同賠付后,根據損失補償原則,被保險人就不可再基于同一損失向責任人請求賠償。這時對事故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責任人存在應向誰承擔責任的問題。如果因為保險的存在而使得責任人不必承擔責任,則破壞了民事法律關系的統一性,也不符合公平原則。
于是,損失補償原則的派生產物保險代位求償制度就誕生了。實踐中,保險人代位求償又稱為保險代位追償或保險追償。為討論便利,本文以保險追償進行論述。
二、保險追償的架構
保險追償制度是在實踐中發展和逐步完善起來的。當保險追償制度落實到我們的成文法中,就成為其實施的綱要架構。2015年《保險法》第60條~第63條規定了保險追償的基本架構。《保險法》第60條規定了保險追償的基本內容,即誰向誰追、何時追、追多少。
1.保險追償的原告是誰
關于誰向誰追的原告身份問題,由于第60條的條文表述為保險人代位行使被保險人的權利,有學者將此解釋為程序代位。這些困擾司法實務的問題促成了司法解釋的出臺。2013年《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第1款明確規定,保險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行使保險代位求償權。也就是說保險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向第三者責任人追償。
在保險追償案件中,被告方有時會抗辯被告和原告保險人沒有任何的法律關系,原告保險人無權向被告主張權利。這種抗辯與保險人以自己的名義追償的明確規定相悖,屬于無效抗辯。尤其是對于專業代理人而言,應避免這種抗辯方式。
2.保險追償的被告是誰
根據《保險法》第60條的規定,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第三者負有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負有賠償責任的第三者是保險追償的被告。但基于一個人不能起訴他自己的規則,保險人不能先從被保險人那里取得權利,轉而再向被保險人追償。同時基于利益一致性考慮,《保險法》第62條規定,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進行追償。除非這類主體是故意制造了保險事故。
關于家庭成員及組成人員的范圍,因為沒有明文規定,而在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2011年廣東高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認為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具有法定繼承關系的近親屬,及其他與被保險人共同生活的具有撫養、贍養或扶養關系的人等。本文認為,以一種特定的身份關系、血緣關系或親等界定所得出的結論并不總是符合家庭成員免追償規則的原意。
從這一規則的本意出發探討其范圍,這類人員因對保險標的在經濟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而與被保險人等位免追償。這種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保險人向其追償,就減損了被保險人從保險金中獲取的補償,使保險對于被保險人的保障功能發生較大減損,有損于保險補償原則。2010年上海高院民五庭《關于審理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一)》認為判斷家庭成員的關鍵在于第三者與被保險人有共同生活關系,利害一致。
3.何時開始保險追償
根據《保險法》第60條的規定,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付保險金之時,保險追償開始。2013年《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第2款也規定,從這時開始,保險追償的訴訟時效起算。
但是對向責任人要求賠償而言,在事故發生后盡早開始才能更好地維護權利人的權利。因此,保險人應十分重視預追償的工作。以作者的實踐來看,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多以被保險人的名義,保險人負擔成本的方式啟動責任追索的程序。
預追償雖然可以取得追償的較好時機,但是后續理賠后就涉及到訴訟程序中原告的變更問題。這在水險領域是有明確依據的,即保險人賠付后可以要求將自己變更為原告或是在不足額賠付的情況下作為共同原告繼續訴訟。
但是在非水險領域,沒有保險人變更為原告的直接法律規定,僅有地方性審判指導意見對此予以明確。如2011年廣東高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認為經被保險人同意,保險人可以向受理法院提出變更當事人的請求,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在實踐中就存在不確定性。本文認為,在個案中,應評估預追償的急迫性和后續變更的困難,在啟動預追償后,后續變更的問題可依照《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9條及第250條進行處理。
4.保險追償的金額限制
根據《保險法》第60條的規定,保險人應在賠償金額的范圍內進行追償。也就是說賠償金額本身可追,這沒有疑問。但是實踐中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第一個問題是某些保險追償案件中將保險人查勘定損的公估費用作為追償標的進行追償,而有些法院還判決予以支持。本文認為,《保險法》第64條明確規定查明和確定保險事故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公估費用作為其中的典型費用是保險人的正常支出,不應在追償案件中進行追償,因此,法院對公估費用的請求不應支持。第二個問題是,保險人要求被告按照銀行利率支付賠款的利息。
以上就是什么是保險追償!法律知識介紹!催天下是互聯網催收平臺,基于大數據開發了催收工具,為您提供保險追償服務以及您所在的城市南京催收系統服務,線上線下自助催收,歡迎合作洽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