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以及訴訟時效的計算方法

導讀:
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一、時效與訴訟時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地達到一定期間而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法律規定中,將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所消滅的權利限定為是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民事權利,即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喪失的是勝訴權,而非實體權利。訴訟時效屆滿,依然可以起訴到法院因為訴訟時效是否已經屆滿,只有通過審判才能查明。上訴訴訟時效起算,即民法通則第137條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那么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以及訴訟時效的計算方法。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一、時效與訴訟時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地達到一定期間而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法律規定中,將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所消滅的權利限定為是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民事權利,即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喪失的是勝訴權,而非實體權利。訴訟時效屆滿,依然可以起訴到法院因為訴訟時效是否已經屆滿,只有通過審判才能查明。上訴訴訟時效起算,即民法通則第137條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關于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以及訴訟時效的計算方法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面對物業糾紛的問題很多人都會通過法律來進行解決,進行訴訟是很有必要,只是在訴訟的時候要能夠把握好時效,要是時效過了就容易出現很多的問題或是麻煩,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以及訴訟時效的計算方法。
物業管理費糾紛訴訟時效
一、時效與訴訟時
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地達到一定期間而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時效是一種期限,但與一般期限不同,時效是法定的。從適用的權利和法律效果區分,可以分為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取得時效也稱占有時效,是適用于物權的時效,我國法律沒有規定。訴訟時效,也稱消滅時效,是怠于行使權利持續到法定期間,其公力救濟權歸于消滅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規范規定的時效,就屬于訴訟時效。
二、訴訟時效的法律要件
2、有怠于行使權利的事實。怠于行使權利是過錯不行使權利的狀態。如果權利人不知其權利存在,或者雖知曉其權利存在,但無法行使其權利的,一般時效期間不開始起算。
3、怠于行使權利狀態持續存在達到法定期間。怠于行使權利處于持續狀態,中間如有行使權利或義務人認諾的,時效就中斷;持續狀態達到法定期間,是要求不行使權利持續到法律所規定的時間,這一期間即時效期間。
三、訴訟時效的法律效果
1、勝訴權消滅。法律規定中,將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所消滅的權利限定為是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民事權利,即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喪失的是勝訴權,而非實體權利。訴訟時效屆滿,依然可以起訴到法院因為訴訟時效是否已經屆滿,只有通過審判才能查明。
四、訴訟時效的期間及其起算
1、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2、短期訴訟時效。如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為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毀損的勞動糾紛五種情形,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3、特殊訴訟時效。
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的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合同法第129條涉外合同糾紛4年。
4、最長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上訴訴訟時效起算,即民法通則第137條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
五、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
第139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其法定事由主要有不可抗力、最高院民通意見第172條規定的,在訴訟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喪失行為能力,可以認定為因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中止
疫情期間,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以實時監測疫情情況。
返崗復工潮已經來臨,各地政府要求返崗人員要先進行隔離,隔離期后才能到單位上班。很多開工的企業出現群聚性傳染,就是因為有的員工返城后沒有隔離或者隔離期間太短。匯法開發的電子打卡功能,自動定位每個員工所處的位置【為保護個人隱私特意設置位置偏離、只讓單位知道員工所在城市,滿足防疫需求而不泄露個人信息】,可以讓用人單位快速了解員工返崗情況及隔離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