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和風險是什么

導讀: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和風險是什么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所提供的網上支付服務是網上支付的一種。通過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進行的支付則是由非銀行機構基于互聯網提供的小額電子資金劃撥服務,支付平臺通過向提供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和通道服務或虛擬賬戶,滿足客戶的收付款需要。根據以上對兩種服務模式的分析總結,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主要提供三種服務,一是根據客戶指令完成收付款;二是向交易雙方提供增強交易可信賴度的中介服務;三是向客戶提供可儲值的虛擬賬戶。那么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和風險是什么。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和風險是什么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所提供的網上支付服務是網上支付的一種。通過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進行的支付則是由非銀行機構基于互聯網提供的小額電子資金劃撥服務,支付平臺通過向提供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和通道服務或虛擬賬戶,滿足客戶的收付款需要。根據以上對兩種服務模式的分析總結,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主要提供三種服務,一是根據客戶指令完成收付款;二是向交易雙方提供增強交易可信賴度的中介服務;三是向客戶提供可儲值的虛擬賬戶。關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和風險是什么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和風險是什么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類型
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所提供的網上支付服務是網上支付的一種。網上支付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銀行所支持的某種數字金融工具,發生在購買者和銷售者之間的金融交換,而實現從買者到金融機構、商家之間的在線貨幣支付、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等過程,由此為電子商務服務和其它服務提供金融支持。
通過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進行的支付則是由非銀行機構基于互聯網提供的小額電子資金劃撥服務,支付平臺通過向提供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和通道服務或虛擬賬戶,滿足客戶的收付款需要。考察各支付平臺所提供的網上支付服務,大體上分為支付通道服務模式和支付平臺賬戶服務模式。
(1)支付通道服務模式
網上支付的電子信息必須通過支付網關進行處理后才能進入銀行內部的支付結算系統,從而完成安全支付的授權。支付網關是互聯網公用網絡平臺和銀行內部的金融專用網絡平臺之間的安全接口。在這種服務模式下,支付平臺只作為支付通道將客戶發出的支付指令傳遞給銀行,銀行完成轉帳后再將信息傳遞給支付平臺,支付平臺將此信息通知商戶并與商戶進行賬戶結算。以首信易支付B2C支付服務為例,其《B2C在線支付服務協議》中約定由首信易支付向簽約商戶提供網上安全支付服務和提供在線查詢服務。網上消費者在首信易支付的簽約商戶下訂單并選擇首信易支付作為付款方式后,直接鏈接到首信易支付的安全支付服務器上,在支付頁面上選擇自己適用的支付方式進入相應的銀行(銀聯)支付頁面進行支付操作,然后首信易支付將網上消費者的支付信息傳遞給相關銀行,由銀行實行凍結、扣帳或劃帳并將結果信息傳至首信易支付和網上消費者,首信易支付再將支付結果通知商戶,支付成功后由商戶向網上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并通知商城,最后由各個銀行(銀聯)通過首信易支付向交易成功的商戶實施清算。
(2)支付平臺賬戶模式
支付平臺賬戶服務模式下,用戶須在支付平臺開立一個以電子郵件為名稱的虛擬賬戶,并可以對賬戶進行充值、使用該賬戶進行收付款,這與活期存款賬戶的功能十分類似。用戶可以通過支付網關在銀行賬戶轉帳結算完成收付款,也可以僅在支付平臺的虛擬賬戶之間轉帳結算完成收付款。支付平臺也可能參與到交易中來,通過提高交易付款的安全度來促成交易。不論是轉帳結算還是參與交易,支付平臺都以用戶的虛擬賬戶為中間點,支付過程必須經過虛擬賬戶。
例如使用上海快錢的用戶必須以電子郵件在其網站上注冊用戶,各種快錢業務都是通過這個虛擬賬戶展開。其中,網上付款和網上收款只涉及到款項在快錢賬戶之間轉移,不涉及銀行賬戶變更。賬戶充值、賬戶提現和支付網關業務則必須通過銀行的支付網關實現。如果
第三方支付平臺同時充當交易的信用中介,則其付款流程會與網上交易緊密結合在一起,根據賣方的履約情況向賣方劃轉買方的所付款項,如支付寶。在此流程中,客戶和商家都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開立賬戶。客戶在向商家購物后,商家將客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號和支付信息傳送給第三方平臺請求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臺向客戶發出支付請求,客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連接到開戶銀行進行支付。支付確認返回給第三方支付平臺后,第三方支付平臺通知商家客戶已經付款。商家向客戶發貨,客戶收到貨物并驗證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臺,后者再將貨款轉入商家在支付平臺開立的賬戶中。
根據以上對兩種服務模式的分析總結,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主要提供三種服務,一是根據客戶指令完成收付款;二是向交易雙方提供增強交易可信賴度的中介服務;三是向客戶提供可儲值的虛擬賬戶。第一種服務中,支付平臺是結算服務者,第二種服務中,支付平臺則是暫時保管貨款的第三人,第三種服務中,支付平臺提供了類似活期存款賬戶的服務。因此,三種服務的法律關系是不同的,支付平臺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也不同。
在支付過程中可能會有五方當事人:資金劃撥人、資金劃撥人開戶行、收款人、收款人開戶行和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其中,資金劃撥人及其開戶行、收款人及其開戶行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在實踐中較為明確,而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自身的法律屬性及其與其他當事人的法律關系目前仍不夠明確。
第三方支付的支付風險
(一)競爭亂象風險
由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同質性較強,競爭激勵,行業利潤率不高,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率,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轉向淫穢和賭博等網站獲取收益,成為網絡賭博中賭資流轉的一個主要渠道。
(二)沉淀資金存在風險
由于買賣雙方在通過第三方支付系統交易過程中資金收付存在時間差,造成資金沉淀在第三方網上支付機構,并且沉淀資金隨著業務量的擴展將會非常龐大,而按照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禁止任何個人或者機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三)洗錢和信用卡惡意套現風險
由于第三方網上支付機構對交易雙方的身份認證難以確切核實,不掌握交易的因果性,很難辨別資金的真實來源和去向,如果缺乏嚴格的風險預警和控制機制,第三方網上支付系統很可能成為不法分子非法轉移資金、套取現金及洗錢的便利工具。此外,許多信用卡支持虛擬賬戶充值功能,買賣雙方可以通過制造虛假交易,利用第三方網上支付系統由付款方通過信用卡透支消費,收款方收到款項后提現,從而規避有關的利息費用,無償占用銀行的信用資金,而且這筆貸款無任何使用限制,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四)個人隱私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風險
互聯網的虛擬性、開放性、技術性、數字化等是網絡隱私安全問題產生的最重要根源。由于從事網絡活動而留下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個人資料就具有了隱私權和財產權的雙重屬性,一旦資料被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五)第三方網上支付系統安全風險
第三方網上支付系統是以開放的互聯網為依托,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傳輸和存儲,因此容易遭受病毒和黑客的惡意攻擊,出現假冒客戶身份、非法竊取或篡改支付信息等問題。網上支付的安全問題一直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在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情況下,攻擊者可以通過修改互聯網傳輸中的支付數據,如修改付款銀行卡號或密碼、支付金額、收款人賬號等,通過互聯網進行消費或套現等,達到非法謀利目的。
(六)經營風險
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續費的固定盈利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速發展的基礎,多年來一直僅限于此種盈利模式。由于第三方支付必須要走銀行通道,成本受制于銀行,市場受制于銀-聯,一些金融衍生品和用戶經營受國家政策管制,金融創新舉步維艱。同質化的經營,導致價格戰升級,企業往往使用非常規的競爭手段以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忽視了產品創新和增值服務,進一步擠壓了支付市場有限的盈利空間,這使得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幾乎沒有持續的盈利能力,就難以為用戶提供持續、穩定、安全的服務。同時隨著銀行間競爭的加劇,部分銀行業與第三方企業聯手或獨自進入電子支付領域,使得第三方支付企業生存更加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