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罪證據中不包含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導讀:
控罪證據中不包含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首先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屬于法定證據沒有證明效力。第五條規定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是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范圍內的職責。由此可見公安機關對交通事故劃分責任性質上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屬于我國刑訴法規定的七類法定證據的任何一種。該事故責任認定書代表了公安機關對當事人行為的有罪評價而這種有罪評價本身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由此可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實質內容已被公安機關自身的移送審查起訴意見書所包含根本沒有必要以“證據”的形式重復移送。那么控罪證據中不包含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控罪證據中不包含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首先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屬于法定證據沒有證明效力。第五條規定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是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范圍內的職責。由此可見公安機關對交通事故劃分責任性質上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屬于我國刑訴法規定的七類法定證據的任何一種。該事故責任認定書代表了公安機關對當事人行為的有罪評價而這種有罪評價本身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由此可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實質內容已被公安機關自身的移送審查起訴意見書所包含根本沒有必要以“證據”的形式重復移送。關于控罪證據中不包含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控罪證據中不包含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首先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屬于法定證據沒有證明效力。國務院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四條規定“公安部是國務院處理交通事故的主管機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公安機關是同級人民政府處理本行政區域內交通事故的主管機關。”第五條規定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是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范圍內的職責。由此可見公安機關對交通事故劃分責任性質上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屬于我國刑訴法規定的七類法定證據的任何一種。同時根據辦法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事故責任的劃分實質上是一個認定(違章行為與危害后果)因果關系的過程。在責任認定書中違章行為、法定危害后果都可以有證據證明而因果關系的存在只是該辦案人員的主觀分析。該事故責任認定書代表了公安機關對當事人行為的有罪評價而這種有罪評價本身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否則便會陷入“因為有罪?熕?以有罪”的論證泥潭。
其次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對檢、法兩院無約束力在實踐中卻極易產生誤導效應。在刑事訴訟實踐中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存在往往使辦案人員產生依賴心理而放棄對案件的實質性審查并且將責任認定書作為一種特殊的“鑒定結論”迷信其證明效力提交法庭質證。而我國刑訴法賦予檢法兩院的案件審查權(分別是審查起訴權和審判權)決定了在交通肇事案件的審理中對當事人違章行為、法定危害后果的存在及其因果關系的確認是檢法兩院固有的審查內容也是法律賦予的職權。所以作為審查、審理結果的起訴書或判決書其內容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接受事故責任認定書的約束。
再次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移送審查起訴意見書的固有內容不應以責任認定書的形式重復移送。公安機關辦理交通肇事案件經調查取證后判斷案件是否應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熎瀋蟛檳諶菀膊煌夂躋韻氯?點一是當事人有違章行為二是發生了刑法規定的危害后果三是前述兩者間具有因果關系。此三者一旦確定刑事訴訟程序便可啟動。公安機關依此為據形成移送審查起訴意見書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此可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實質內容已被公安機關自身的移送審查起訴意見書所包含根本沒有必要以“證據”的形式重復移送。
總之筆者認為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移送交通肇事案件的同時移送事故責任認定書有弊而無利建議取消這種移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