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收養公證的重視事項有哪些

導讀:
如果被收養人是年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還應征得本人的同意。不符合收養條件的,不予辦理收養公證,并向當事人說明不予辦理的理由。實踐中當事人往往不在一個公證處的管轄區,可以本著有利于被收養人的原則,到被收養人住所地的公證機關辦理。辦理收養公證其實也是為了讓收養關系可以合法化。那么辦理收養公證的重視事項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如果被收養人是年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還應征得本人的同意。不符合收養條件的,不予辦理收養公證,并向當事人說明不予辦理的理由。實踐中當事人往往不在一個公證處的管轄區,可以本著有利于被收養人的原則,到被收養人住所地的公證機關辦理。辦理收養公證其實也是為了讓收養關系可以合法化。關于辦理收養公證的重視事項有哪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辦理收養公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辦理收養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一)收養關系當事人必須親自辦理收養關系公證,居住在異地的當事人提供的協議書必須經當地公證機關公證。如果被收養人是年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還應征得本人的同意。
(二)必須由生父母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找不到的可以單方送養。
(三)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
(四)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養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優先撫養的權利。
(五)監護人送養未成年孤兒的,需征得有撫養義務人的同意。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得將其送養,但父母對該未成年人有嚴重危害可能的,允許監護人將其送養。
(六)不得以送養子女為理由違反計劃生育的規定,不得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
二、辦理收養公證的程序:
(1)申請:收養人、送養人和有識別能力的被收養人須共同到收養人戶籍所在地的公證機關提出書面或口頭申請,申請時須提交單位介紹信、本人身份和戶籍證明、收養人的申請書、成立收養的協議書、有識別能力的收養人的同意書以及嬰兒的出生證、縣以上醫院的不育,絕育證明等證件.
(2)審查:公證人員向當事人詢問或到當事人所在單位、街道和群眾中進行調查,弄清楚當事人提供的各種證件是否真實、合法,收養當事人是否符合條件,成立收養是否確系當事人自愿,收養人有無不良動機及收養人的經濟和健康狀況等。
(3)辦證:經審查后,凡符合收養條件的,應予辦理收養公證,制作公證書,證明收養成立。不符合收養條件的,不予辦理收養公證,并向當事人說明不予辦理的理由。當事人對此不服的,可向當地司法行政機關提出申訴,由授理機關進行處理。
收養公證由當事人住所地的公證機關管轄。實踐中當事人往往不在一個公證處的管轄區,可以本著有利于被收養人的原則,到被收養人住所地的公證機關辦理。
辦理收養公證,收養人、送養人應當親自到公證機關辦理,不得委托他人代辦。如果被收養人是年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還應征得本人的同意。
辦理收養公證其實也是為了讓收養關系可以合法化。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在成立合法收養關系的時候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種就是辦理公證,另一種是到民政部門進行登記。否則的話,就是當事人都符合了規定的條件,但是成立的也只能是事實收養。
延伸閱讀:
如何申請辦理收養公證呢?
辦理收養公證所需的材料
應當怎么辦理收養公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