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冷暴力”亟待法律規制

導讀:
可是,目前我國尚無成文法來規制冷暴力,亟待完善。曾某眼看婚姻名存實亡,加之兒子成年,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離婚,并主張馮某賠償實施冷暴力導致的精神損害費1萬元。馮某應訴后,同意離婚,但提出未實施冷暴力,不同意賠償精神損害費。從調查數據看冷暴力最多,身體暴力次之,性暴力發生比率最小。就目前的法律來看,法律僅僅就對身體的侵犯也就是熱暴力加以規定,對傷害家庭成員身體的行為加以懲治,但是卻沒有明確對冷暴力加以規定。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雙方在產生矛盾時,對對方表現出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的精神暴力。那么家事“冷暴力”亟待法律規制。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可是,目前我國尚無成文法來規制冷暴力,亟待完善。曾某眼看婚姻名存實亡,加之兒子成年,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離婚,并主張馮某賠償實施冷暴力導致的精神損害費1萬元。馮某應訴后,同意離婚,但提出未實施冷暴力,不同意賠償精神損害費。從調查數據看冷暴力最多,身體暴力次之,性暴力發生比率最小。就目前的法律來看,法律僅僅就對身體的侵犯也就是熱暴力加以規定,對傷害家庭成員身體的行為加以懲治,但是卻沒有明確對冷暴力加以規定。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雙方在產生矛盾時,對對方表現出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的精神暴力。關于家事“冷暴力”亟待法律規制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民道德、法律素養的提高,夫妻間產生矛盾以后,以暴力動作侵犯為特征的熱暴力逐年下降,以冷落、漠視等為主要特征的冷暴力急劇上升。可是,目前我國尚無成文法來規制冷暴力,亟待完善。下面,筆者根據日常辦案中遇到的案例,進行簡單的思考。
問題的提出
馮某與曾某都是公務員,結婚二十余載,兒子正就讀名牌大學。十年前,二人因瑣事產生矛盾。為了兒子二人一直采用冷處理的方式處理矛盾,既不打、也不鬧。天長日久,丈夫馮某以加班、出差為由,經常夜不歸宿。即使回家,也將妻子曾某視為路人。曾某積極與之溝通解決問題,馮某也置之不理,二人之間更無正常的夫妻生活。長時間的冷處理致曾某身患失眠、神經衰弱等精神性疾病。曾某眼看婚姻名存實亡,加之兒子成年,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離婚,并主張馮某賠償實施冷暴力導致的精神損害費1萬元。馮某應訴后,同意離婚,但提出未實施冷暴力,不同意賠償精神損害費。
因無具體法律規定,法庭只得將冷暴力的事實、后果、事實與后果的因果關系等的舉證責任分配給了曾某。曾某無法舉證,法庭駁回其要求賠償精神損害費1萬元的訴請。曾某因冷暴力導致的傷害未能得到保護。
類似情況,中國法學會曾有一項調查:在發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會出現夫妻雙方互不理睬的現象,在對全國3500多個家庭做調查中發現在發生矛盾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家庭都出現了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現象,還有的丈夫長期拒絕和妻子過性生活,阻擾妻子和異性朋友來往,對妻子實行經濟上的控制。從調查數據看冷暴力最多,身體暴力次之,性暴力發生比率最小。
冷暴力的特征
分布特征:普遍性。家庭冷暴力作為一個新型的隱性暴力形式,發展速度快,覆蓋面也廣。大江南北,無論是大都市還是小城鎮,無論是白領階層還是藍領階層,都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冷暴力現象存在。
行為特征:多樣性。家庭冷暴力的表現形式通常由于家庭的不同情況和家庭成員的個性特征而呈現出多樣性。有的表現為冷嘲熱諷,在語言上進行惡意攻擊,故意貶低、刺傷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表現為不管不顧、不理不睬,把你晾干,不再關心對方和家庭,不再承擔夫妻和家庭的義務、責任,有意避免夫妻之間的獨處和接觸,常常無緣無故地失蹤。
規制特征:空白性。就目前的法律來看,法律僅僅就對身體的侵犯也就是熱暴力加以規定,對傷害家庭成員身體的行為加以懲治,但是卻沒有明確對冷暴力加以規定。不是立法者不夠重視,而是這一問題確實有認定的難度。
法律規制
明確定義、內涵。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雙方在產生矛盾時,對對方表現出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的精神暴力。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漠不關心對方、沒有語言和情感的溝通、或是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于做一切家庭勞動。
明確舉證責任。因冷暴力的主觀故意多為間接故意,大多以不作為為行為特征,故在受害人舉證證實冷暴力的后果后,應將有無實施冷暴力,以及冷暴力與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分配給加害人。
明確賠償范圍。首先規定冷暴力的受害者可獲得一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其次規定醫生的診斷、中介機構的鑒定等專業部門的意見為賠償依據;最后規定醫藥費、精神損害費為具體賠償項目,其中精神損害費的賠償不易過高,應限定10000元為最高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