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并傳播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具體有哪些

導讀:
編造、傳播行為必須同時成立才能構成本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那么編造并傳播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具體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編造并傳播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具體有哪些
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編造并傳播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犯罪構成主要內容如下
一客體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體亦為復雜客體其不僅會侵害國家有關證券、期貨交易的管理制度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而且還會由此造成投資者的利益主要是經濟利益重大損害。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編造并且傳播對證券、期貨交易有影響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所謂編造是指無中生有的捏造、胡編亂造。其結果必須是產生虛假的即與事實不相符、不真實、不全面的消息。所謂傳播是指以各種途徑加以宣傳、散布或誤導。傳播既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還可以利用錄音、錄像、計算機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手段既可以單個傳播又可以當眾傳播。既可以當面傳播又可以不當面如將所編造的事實書面張貼或寫于公共場所等。但無論其形式如何只要能夠達到將所編造的事實加以擴散、公開的目的即應認定為本罪中的傳播。編造、傳播行為必須同時成立才能構成本罪。不然雖然編造了虛假的信息但沒有加以傳播或者雖然傳播了虛假信息但這信息不是自己所編造如道聽途說后又散布給他人的就不應以本罪論處。當然行為人編造后故意要他人傳播的亦應認定為其既編造了且加以傳播。他人被人要求傳播其如果明知所要其傳播的虛假信息是編造的對他人也應當以本罪行為論處。但他人如果不知道是要求人編造的則不宜認定為本罪的既編造又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沒有編造而是將所取得的信息加以利用或泄露如屬內幕信息則應以內幕交易或泄露內幕信息行為論處。
行為人所編造并傳播的虛假信息必須會對證券、期貨的交易產生影響即屬于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如果所編造并傳播的信息與證券、期貨交易無關不會對之產生影響仍然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對證券、期貨交易有影響的虛假信息主要是指對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價格、期貨合約的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虛假信息如涉及發行人的增資計劃、重大的投資行為、資產的重大損失、經營環境的重大變化、分配股利信息、減資、合并、分立、破產、解散等等。
本罪為結果犯其構成須以編造并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的行為擾亂了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后果為必要。如果沒有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未造成實際危害后果或雖然擾亂了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了實際危害后果但不屬于嚴重的后果亦不能構成本罪而以本罪定罪科刑。所謂造成嚴重后果主要是指因行為人的行為造成了證券、期貨價格強烈波動在投資者中引起了恐慌大量拋售或購買證券、期貨合約給投資者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等等。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單位又包括個人。后者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會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仍然決意編造并加以傳播。過失不能構成本罪。至于其動機一般是為自己或關系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轉嫁風險但也不排除諸如故意制造混亂、影響證券、期貨市場價格巨大波動等其他動機然而不論其動機如何都不會影響本罪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八十一條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期貨業協會或者證券期貨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故意提供虛假信息或者偽造、變造、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編造并傳播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與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的區別是什么
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的操縱行為極易制造證券、期貨市場假象誘導相關投資者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做出投資的決策。從造成的虛假的證券、期貨市場行情來看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與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有必要將兩者加以區分。具體來說兩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同1引起證券、期貨行情虛假的原因不同前者主要是通過各種操縱市場行為來制造證券、期貨行情的虛假情形以吸收其他投資者參與證券、期貨交易從而從中謀利后者是通過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來影響證券、期貨交易擾亂證券、期貨市場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在主觀上是有意圖影響證券、期貨價格之故意和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轉嫁風險減免損失的目的后者則不要求主觀上是否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3法定危害后果要求不同前者屬于情節犯要求行為人所實施的操縱行為達到情節嚴重程度后者屬于結果犯要求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產生嚴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