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連犯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導讀:
牽連犯在中國刑法條文中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卻經常涉及。對于牽連犯問題在刑法理論界存在較多爭議。傳統刑法理論認為牽連犯是實質的數罪處斷的一罪新刑法的規定對牽連犯既有適用從一重處斷又有適用數罪并罰。牽連犯具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1行為人實施某一犯罪其犯罪的方法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構成牽連犯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數罪必須出于一個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通過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結果。犯罪目的不同于犯罪構成中的主觀方面的故意在一個犯罪目的支配下實施的牽連犯罪行為其故意內容可以不同但都必須是故意。過失犯罪不成立牽連犯。
牽連犯在中國刑法條文中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卻經常涉及。對于牽連犯問題在刑法理論界存在較多爭議。傳統刑法理論認為牽連犯是實質的數罪處斷的一罪新刑法的規定對牽連犯既有適用從一重處斷又有適用數罪并罰。因在司法實踐中這兩種處罰原則并存極易造成法律適用的不統一。牽連犯具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1行為人實施某一犯罪其犯罪的方法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如行為人為竊取他人財物而入室盜竊其入室的行為是為了達到竊取他人財物目的的手段行為觸犯了刑法規定的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罪名。其竊取他人財物的目的行為觸犯了刑法規定的盜竊罪罪名。
2行為人實施某一犯罪其犯罪的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比如行為人實施了盜竊槍支的行為觸犯了刑法規定的盜竊槍支罪。后行為人將盜竊來的槍支隱匿其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刑法規定的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罪。
構成牽連犯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數罪必須出于一個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通過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結果。犯罪目的不同于犯罪構成中的主觀方面的故意在一個犯罪目的支配下實施的牽連犯罪行為其故意內容可以不同但都必須是故意。過失犯罪不成立牽連犯。
第二必須實施了兩個以上獨立的犯罪行為
行為人必須實施了兩個以上獨立的犯罪行為且觸犯不同的罪名。如果只有一個犯罪行為即使觸犯了不同罪名也不是牽連犯而是想象競合犯。
犯罪行為的個數可根據犯罪構成判斷。觸犯不同的罪名既行為的異質性也就是說方法行為與目的行為、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是異質數罪。如只觸犯同一罪名是連續犯而不是牽連犯。
第三數個犯罪行為須有牽連關系
牽連關系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之間具有方法與目的或原因與結果的密切聯系。
如何認定牽連關系學術界主要有主觀說、客觀說、折衷說三種觀點。筆者認為這其中的要堅持主客觀一致綜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既要求牽連意圖、又要求行為之間內在因果聯系的折衷說比較科學。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牽連犯的相關問題小編為您推薦
牽連犯的特性
牽連犯與結合犯的界限
牽連犯數罪并罰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