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工傷處理預防

導讀:
交通事故工傷處理預防目前,企業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而導致工傷,鑒于目前作為工傷的職工,即可以向對方肇事者要求賠償,又可以同時向公司要求工傷賠償的客觀情況。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那么交通事故工傷處理預防。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工傷處理預防目前,企業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而導致工傷,鑒于目前作為工傷的職工,即可以向對方肇事者要求賠償,又可以同時向公司要求工傷賠償的客觀情況。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關于交通事故工傷處理預防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工傷處理預防
目前,企業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而導致工傷,鑒于目前作為工傷的職工,即可以向對方肇事者要求賠償,又可以同時向公司要求工傷賠償的客觀情況。公司有必要對預防和處理交通事故工傷作出相應的對策:
1. 約定職工的居所地,及職工居所地變更的通知的規定,以便于確定是否是上下班途中的工傷。
2. 目前在辦理職工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工傷認定案件中,對《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關于“職工因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外延是否包含無證駕駛等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行政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存在不同的理解,爭議和分歧較大,往往造成同樣情況,出現不同的認定和處理結論。因此建議公司和職工雙方,對相關有爭議的事項作出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這一條如何理解,各方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賠償權利人在依法取得工傷賠償后,仍然可以向第三人主張賠償的權利,也就是權利人可以得到雙倍賠償。另一種觀點認為,在不存在第三人的情況下,應當采用替代模式,即完全由工傷賠償代替普通人身損害賠償,當事人只能主張工傷賠償;在存在第三人的情況下,當事人可行行使選擇權,即:當事人可以選擇工傷賠償和普通人身損害賠償之一種方式主張權利,而不能兩者同時行使,否則有違公平原則。從司法實踐來看,由于侵權案件中侵權人面則需要明確的法律規定,而工傷賠償并不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侵權人的免責條件,因此大多數案件都支持了受害人的雙倍賠償請求
鑒于上述爭議,建議修改公司的《安全生產制度》,明確職工因他人的交通肇事行為導致工傷的處理程序;明確公司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中應扣除的費用和如何補足;以及職工是否應當向公司轉讓追償權的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