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合同的認定及處理

導讀:
合同法的制定體現了合同自愿的原則,并明確規定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屬無效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因種種原因導致合同無效或被依法撤銷的情形。如果房屋買賣合同不成立、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致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要求另一方賠償信賴利益損失的,應予支持。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歸結起來應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時效為兩年。那么無效合同的認定及處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合同法的制定體現了合同自愿的原則,并明確規定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屬無效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因種種原因導致合同無效或被依法撤銷的情形。如果房屋買賣合同不成立、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致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要求另一方賠償信賴利益損失的,應予支持。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歸結起來應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時效為兩年。關于無效合同的認定及處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合同法的制定體現了合同自愿的原則,并明確規定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屬無效合同。
法律、行政法規的非強制性規定及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均不能做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依據。
2、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合同的判定
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能否做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這些規范性文件可以做為判斷合同是否無效的參考,但法院不得直接援引這些文件為依據判斷合同無效。
3、無效合同的認定標準
對一份已經成立的合同,只要合同中不存在違反合法有效的法定事由,該合同就應依法認定為有效。
4、無效合同的認定
在法院做出合同無效的認定之前,該合同應該是有效的。
只有當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認定合同無效的請求或主張時,法院才能確認合同無效。
1、返還財產;
2、賠償損失;
3、追繳財產。
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因種種原因導致合同無效或被依法撤銷的情形。
這時,做為信賴合同有效成立并遭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有權向另一方主張賠償,那么法院如何處理這種情形導致的糾紛呢?
如果房屋買賣合同不成立、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致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要求另一方賠償信賴利益損失的,應予支持。
信賴利益損失包括所受損害和所失利益(當事人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而喪失另訂其它有利合同的機會損失等),損失賠償數額以不超過履行利益為限。
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歸結起來應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合同一方當事人請求的,應當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合同之外的第三人請求的,應當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損害國家利益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訴訟時效是民法的概念,但其主要在民事訴訟中運用。要在民法上發生喪失時效利益的結果,在民事訴訟中就須先做出已逾訴訟時效的判斷。《民法通則》共有七個條文規定了訴訟時效的長短、起算、中止和中斷,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又用18個條文作了規定。后來,針對人民法院在訴訟時效問題上就疑難案件的請示,最高人民法院又在其司法解釋和批復中對此問題有若干補充規定,基本上解決在實踐中發生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