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掛靠條件是什么

導讀:
結構工程師掛靠條件是什么
在現在很多工程都喜歡利用掛靠的方式來進行工程項目。這也是一種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帶動我國建筑業發展的政策,在一般的掛靠活動中都是尤其相對應的條件的。下面就讓大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結構工程師掛靠條件是什么的相關內容。
在注冊環評工程師掛靠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雙私這一專業術語。所謂雙私,即指注冊環評的持證人報考時是以私企名義報名,且目前在私企單位任職。為何注冊環評工程師的掛靠一定要強調私企身份呢?實際上,自2014年環境保護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管理的意見》以來,環保部門開始嚴打行業內的掛靠現象,表現在新注冊和轉注的過程審核很嚴格,對于公務員、高校教師或者一些國企任職的人員的嚴查尤甚。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一年內,撤銷的注冊環評工程師將近1200名,其中國企、事業單位的人員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多數環評機構和企業為規避后期的風險,更加青睞聘用非公職身份的注冊環評工程師。
客觀上講,大部分證書掛靠人最大的風險主要來源于社保的核查。隨著地區間、全國范圍內社保統一化進程的推進,一人多份社?;蛘咄坏貐^多份社保的現象將逐漸被取締,而從社保上檢查工程師是否在用證單位正常任職是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因此大部分注冊證書在注冊時主管部門都會要求用證單位提供持證人員的社保清單。同樣在注冊時,社保勞動合同有疑點的、離職證明有疑點的都會被拒絕注冊。推及掛靠行業,社保聯網是必然趨勢,因此將社保關系轉至掛靠單位將是保證證書順利掛靠的關鍵之一,同樣,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掛靠被查的風險。
現行體制內,國家機關的各職能部門分管其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于多證共同監管的難度。行業內工程師考取多證分開掛靠的現象屢見不鮮,注冊環評分屬環保部門監管,不少環評師存在僥幸心理,將注冊環評與建設部、交通部或咨詢協會等部門監管的證書同時掛靠在不同企業。上面講到的社保政策的影響對于多證掛靠現象同樣適用。因此從長期看,這種多證分開掛靠的行為并不可取。
例如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包工頭或者掌握了一定社會關系資源的企業,他們要么完全沒有施工資質,或者僅有專業分包資質或勞務分包資質,或者僅有低級別的總承包施工資質,根本無法參與只有高等級資質施工企業才能入圍的工程投標。
被掛靠的施工企業具有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證書,但往往缺乏承攬該工程項目的能力,或者即使具備施工能力但由于大量工程招投標的暗箱操作導致其自行投標并中標的機會幾乎為零,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和有實力并且有關系的掛靠人進行合作。
被掛靠企業在投標過程中所需繳納的投標保證金,以及中標后需要繳納的履約保證金或銀行履約保函所需資金,均由掛靠人負責籌措并以被掛靠企業名義繳納。
掛靠人需向被掛靠的施工企業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并需承擔被掛靠企業派駐施工現場的幾個管理人員的工資。一旦被掛靠的施工企業與掛靠人達成所謂合作協議,則被掛靠企業以自己名義對外訂立總承包施工合同以及辦理有關手續,但被掛靠企業基本不對實際施工活動實施管理,或者所謂管理也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象征性地派幾個管理人員,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一定都約定被掛靠企業不承擔工程的工期、質量及安全責任,且由掛靠人自負盈虧。
其實橋梁垮塌事故、樓房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發人們對建筑質量、施工安全和建筑企業資質問題的強烈關注。建筑師、建造師數量是衡量建筑企業資質的重要指標,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不夠的建筑企業打起證書掛靠的歪主意,將具有相應資質證書的技術人員掛靠在企業名下,大量中介公司則做起了這種資質轉租的生意。證書掛靠生意紅火,已成為建筑行業公開的秘密。
也因此給建造師帶來相應的風險:
①項目質量安全帶來的風險。由于實行項目經理質量責任終身制,一旦發生質量,安全方面的事故,即使本人不在場,也很可能要承擔本不屬于建造師的責任,如果認定建造師有違規行為,輕則吊銷執業證書,重則處以刑罰,這就得不償失了。
②企業違約帶來的風險。由于一級建造師掛靠本身就違反了國家相關規定,應屬于無效合同,不受法律保護。如果用人單位不按協議約定支付掛靠費用,不按協議的范圍或超出協議的范圍使用證書時,建造師的約定利益將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③證書本身的風險。一級建造師一般是兩到三年進行一次年檢,一旦發現一級建造師掛靠的違規現象,那么年檢將無法通過,因此也就無法再繼續執業。
建筑業資質危險掛靠、工程層層轉包,早已是業內不成文的秘密,如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使用無資質的勞務包工頭、將勞務層層分包、拒簽勞務合同等。我國將建筑行業單位資質和個人資質捆綁,要求持證者須在有資質的單位注冊才能執業。這不同于西方強調個人資質,由個人建立建筑師或建造師事務所,事務所和客戶之間用市場手段來約束。對個人資質進行約束,是未來建筑行業市場化改革的必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