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撫養費被起訴有什么法律后果

導讀:
2、如果是訴訟離婚,不按調解書或判決書支付撫養費的,可向一審法院反映,由一審法院對不執行判決的當事人進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撫養子女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贍養和撫養相反,贍養指的是晚輩對需要照顧的長輩的經濟幫助以及生活幫助,最典型的就是子女有義務對父母進行贍養,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法律法規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條,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一、不給撫養費被起訴有什么后果?
不給撫養費的后果是可能會面臨被起訴。
1、如果是協議離婚,不按離婚協議約定支付撫養費,對方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支付。
2、如果是訴訟離婚,不按調解書或判決書支付撫養費的,可向一審法院反映,由一審法院對不執行判決的當事人進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撫養子女的義務。
3、如果仍然不聽勸告,不接受教育,拒不執行判決,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一審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強制執行撫養費,凍結劃撥對方有存款的銀行賬戶。
不給撫養費的起訴有用。只要支付撫養費的一方有能力支付卻拖欠撫養費用,多次催促后仍然拒不支付的,那么撫養方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后,支付撫養費的一方仍然拒不支付撫養費的,那么撫養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收到強制執行申請后,會強制支付方支付撫養費。
二、撫養扶養贍養怎么區別?
扶養、撫養和贍養在不同的法律中是不同的概念。扶養如果從廣義上定義,扶養包括了撫養、贍養和狹義的扶養。在我國刑法、繼承法等法律中,扶養一詞使用的是廣義定義。但在我國婚姻法中,對于扶養使用的是狹義定義。
我國婚姻法中對于扶養的定義是狹義的扶養,指的是平輩之間相互生活幫助、相互扶持、相互照顧的義務,尤其指在夫妻之間。我國婚姻法中明文規定了夫妻之間存在相互扶養的義務。如果離婚,經濟條件更加優渥的一方向另一方給付的就是扶養費。
撫養,指的主要是長輩對晚輩的保護、教育,晚輩指的通常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一般情況下即是未成年人。撫養強調的是保護、教育和教養的義務,長輩有義務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保護和教養,使未成年人能夠健康成長。
贍養和撫養相反,贍養指的是晚輩對需要照顧的長輩的經濟幫助以及生活幫助,最典型的就是子女有義務對父母進行贍養。贍養并不僅僅是向年老的長輩支付贍養費,更加包括了對老人進行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照顧。
法律法規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離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二、《婚姻法》
第二十條 【夫妻扶養義務】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與子女】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