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正常行駛撞死人責任劃分

正常行駛、無違規撞死人,會坐牢嗎?
會不會坐牢的關鍵取決于是否構成“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該“解釋”的第2條第1款規定,“死亡一人”就屬于重大事故的范疇,但是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機動車一方在事故中負有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
根據以上司法解釋,問題就很明顯了,雖然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但是如果交警方面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中對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認定是同等責任、次要責任或者無責任,那么機動車駕駛員就構不成刑事犯罪,自然也就不會坐牢,只要在責任范圍內承擔規定比例的民事經濟賠償就可以了;
只有當責任認定書中把機動車列為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再結合“死亡一人”的結果,機動車駕駛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此時才可能會坐牢,當然如果駕駛人積極賠償受害人家屬,司法上是可以從輕的。
具體到這個問題中,駕駛人“正常行駛、無違規”,也就是不存在不按交規行駛、不存在醉駕、酒駕、毒駕、超速駕駛、逃逸等一切違法違規行為,那么駕駛人就不可能承擔主要或全部責任,大概率承擔10%以下的責任,或者駕駛人能證明行人故意為之,那么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即便交警認定行人、駕駛人都無責,駕駛人最多也就是承擔“同等責任”,依然構不成主責或全部責任,刑事犯罪根本就無從談起,坐牢就更不可能了。
正常行駛沒違反交通規則,撞死了人,家屬要100w,不賠會判實刑?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開車撞死人判刑的條件是死亡一人以上,并且駕駛員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相反如果機動車駕駛員在正常開車的情況下撞死人的,是不會被判刑的。
第1種情形:如果交警的事故認定書上寫著你確實不承擔事故責任,對方是行人或者非機動車,你又買了交強險,你幾乎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如果你沒有買交強險,那么這筆錢你要自己掏腰包付給對方。
自己掏腰包也不多,按照強險的賠付標準,11000~12100元左右。至于那個機動車無責承擔10%責任的,如果你能夠證明對方是故意撞你找死的,那么你10%的責任也無需承擔。如果是闖紅燈,那可咱們就是無責了。但是如果致人死亡,還是要賠償百分之十的整體費用。如果你沒有購買無過責任險,這個墊付的超額醫藥費,你恐怕是要不回來了。
第2種情形:如果你撞死的駕駛機動車的,那么就沒有“無責也要承擔10%責任”的說法了,只要按照交強險標準賠付給對方就了事了。交通法規定,這時候你也要承擔不超過10%的“補償”,比如對方要求你賠100萬,法律審下來你最多只要賠10萬,而且可以保險賠。
第3種情形:正常行駛無違章不代表就是在事故中沒有責任。無責認定非常苛刻,要求司機在正常行駛中遵守交通規則,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采取制動仍未能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則屬于完全沒有責任。發生傷亡事故后,第一時間要報案,由交警認定責任,向保險公司理賠,但構成犯罪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然后報警,報警的目的在于由公安機關對事故的原因進行認定。有了事故原因的認定,就可以對事故雙方的責任予以劃分。然后根據責任大小判定雙方承擔經濟損失的比例。
如果承擔次要責任,撞死人會不會被判實刑呢?當然不會。駕駛人無違章操作撞死人,經交通管理部門認定之后,一般只需要承擔一定的損害賠償責任,無需承擔刑事責任,具體的情況還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如果連犯罪構成要件都不具備,那么家屬諒解則對你沒有任何用處。
車子正常行駛撞到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一日,王某為抄近路回家,從破損的護欄處翻入高速公路,恰巧撞在一輛正常行駛的轎車上。王某被撞飛,當場死亡。經公安機關現場勘察認定:王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那么,本案中的轎車應否對王某的死承擔責任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分析以上法條不難看出,本案例中,轎車司機可以減輕責任,但不免除全部責任。因為機動車與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即無論機動車一方有無過錯,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除非有證明事故是由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才不承擔責任。比如,如果一小車撞了行人,無論在哪條路上,或是在哪種情況下,小車都要承擔責任,除非有證據證明行人是自尋短見,非要強行撞上來,這時小車在法律層面上可以不承擔責任。
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僅包括司機與行人的具體行為,還可能涉及車輛狀況、環境狀況等多重因素。因此,對于車輛正常行駛撞死人責任劃分,需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后作出判斷。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類似的法律實務問題,建議咨詢律總管本頁面的專業律師,以獲得更加具體和針對性的法律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