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十四周歲犯罪怎么處理

導讀:
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rdquo,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8種嚴重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偶爾會遇到一些未滿十四周歲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觸犯了法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處理呢?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guī)定,對于未滿十四周歲的兒童,由于其年齡過小,不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因此,一般情況下,法律并不對其犯罪行為進行刑事處罰。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他們的行為放任不管,相反,法律對此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和教育機制。
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
2020年12月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guī)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經(jīng)過調(diào)整,中國刑責年齡形成了“三元模式”——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8種嚴重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不滿14周歲犯罪如何處理?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第十七條之一【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犯罪能否判處無期徒刑?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guī)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自此,刑法改變了不滿十四周歲不負刑事責任的陳規(guī)。根據(jù)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死刑的原則,最高刑罰為無期徒刑。
《刑法》同時規(guī)定,對依照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試行)》規(guī)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30%-60%”。所以,對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犯罪頂格判處無期徒刑,是沒有法律根據(jù)的,只能判處十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未滿14歲少年當如何定罪量刑?
3月10日,河北邯鄲。網(wǎng)傳肥鄉(xiāng)區(qū)北高鎮(zhèn)張莊村3名初中生霸凌同學,隨后將其殘忍殺害并將其尸體掩埋在蔬菜大棚里。網(wǎng)傳信息稱,找到尸體后發(fā)現(xiàn),受害者已經(jīng)面目全非。知情人稱,王某某經(jīng)常被這三人欺負,被打死后3名嫌疑人還將王某某手機中的190元轉(zhuǎn)賬給了自己。
13日,張莊村委會書記介紹,網(wǎng)傳王某某被殺害屬實,公安已經(jīng)將3名犯罪嫌疑人抓住,具體情況不太清楚。據(jù)受害者親屬稱,本案中的3名犯罪嫌疑人均是13歲。
據(jù)受害者親屬稱,本案中的3名犯罪嫌疑人均是13歲。本案中的3名犯罪嫌疑人將受害者殺害,并將其尸體掩埋在廢棄蔬菜大棚內(nèi),且受害者的遺體被鐵鍬鏟得面目全非,無法辨認,可見三人甚至想毀尸滅跡,試圖掩蓋罪行。綜上所述,這3名犯罪嫌疑人犯故意殺人致人死亡且情節(jié)惡劣,若經(jīng)最高檢核準追訴的話,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但判處死刑是不可能的。由于3名犯罪嫌疑人均為未成年人,根據(jù)《刑法》第49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即這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本案中最終可能判決的最高刑期只能是無期徒刑。
在我國刑法史上,不滿14周歲被判刑非常罕見,本案有望成為激活刑法第17條第3款的典型案例。希望嚴懲,一方面是表達對遇害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低齡犯罪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未滿十四周歲兒童犯罪的責任追究
在未滿十四周歲兒童犯罪的情況下,除了對孩子本身的教育和糾正外,家長也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如果孩子的行為導致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受損,家長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如果家長未能盡到應有的監(jiān)護職責,也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如果遇到了法律實務問題,建議咨詢律總管本頁面的專業(yè)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