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噪音擾民時,該如何維權?

導讀:
趙女士告訴法官,錢先生家空調室外機正好位于自家房頂上方,而按照小區空調室外機安裝設計要求,室外機都應安裝在外墻空調室外機護欄擋板內,但錢先生家空調室外機放置區域并非設計預留位置,因此,空調一啟動,噪音嚴重影響自己生活,特別是對方在夜晚使用空調時,自家根本無法正常休息,樓上的空調室外機已經成為了趙女士的夜晚&ldquo,因此,趙女士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錢先生將安裝的空調室外機拆除,炸街&rdquo,安寧&rdquo。
趙女士告訴法官,錢先生家空調室外機正好位于自家房頂上方,而按照小區空調室外機安裝設計要求,室外機都應安裝在外墻空調室外機護欄擋板內,但錢先生家空調室外機放置區域并非設計預留位置,因此,空調一啟動,噪音嚴重影響自己生活,特別是對方在夜晚使用空調時,自家根本無法正常休息,樓上的空調室外機已經成為了趙女士的夜晚&ldquo,因此,趙女士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錢先生將安裝的空調室外機拆除,炸街&rdquo,安寧&rdquo。
鄰居裝修電鉆聲音刺耳、廣場舞音響震天響、建筑工地夜間施工擾民、深夜機動車“炸街”轟鳴……噪聲污染投訴一直是西部網“民生熱線”欄目關注的熱點。
據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已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該法對噪聲排放標準、噪聲污染源頭預防、加強噪聲污染防治信息公開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市民日常生活中遭遇噪音擾民時,該如何維權?
首先,我們可以采用投訴的方式進行維權,但是注意不同的噪音,投訴部門不同。
如果是裝修、動物吠叫、喪事、商店促銷喇叭等社會生活類,可以找物業調解,這對小區居民特別管用。物業公司是負責維護小區秩序,對小區進行有序管理的機構。如果遇到噪音擾民行為一定要反映到物業公司處,讓他們協調解決。如果物業解決不了的話,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
如果是建筑噪音,可以撥打12369環保熱線。建筑噪音擾民的主管單位是市環保局,因此可以撥打環保熱線電話反映情況。
如果是機動車輛未按規定鳴笛類的交通噪音,則可以直接撥打交警部門的投訴電話。
如果是例如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等工業噪音,則撥打環保局的投訴電話。
如果投訴無法解決問題,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噪音制造人進行民事賠償。
但是起訴前如何收集證據呢?
1、如果需要錄音取證,建議委托有噪聲檢測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噪聲鑒定。
2、可以主動與噪聲侵權人協商,在協商過程中記錄雙方對話,保存對方承認產生噪聲的證據。
3、如果與對方溝通無果,可以嘗試尋求物業介入協商,并且可以要求物業出具相關證明。
4、若受害人自身因噪聲污染受到損害,醫院診斷的詳細醫療報告也可作為證據之一。
當然,也可以依法報警處理?!对肼暦ā芬幎ǎ`反規定產生社會生活噪聲,經勸阻、調解和處理未能制止,持續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或者有其他擾亂公共秩序、妨害社會管理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西部網(記者 辛超)
遭遇噪音困擾,該如何維權?
近年來,樓上樓下、鄰里之間,因噪音問題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常見,由此升級為口角甚至肢體沖突,鬧上法庭的事件也屢見不鮮。遭遇噪音困擾,該怎么辦?海淀法院結合實際案例,提醒大家理性應對,用法律守護“安寧”權。
案例一:空調噪聲惹糾紛多年戰友反目
“嗡嗡嗡”……
“又來了,還讓不讓人睡覺!”憤怒的趙女士一骨碌從床上下來——樓上的空調室外機已經成為了趙女士的夜晚“夢魘”,每每快入睡的時候,它就開始嗡嗡作響——穿好衣服上樓,趙女士重重拍打著房門,“老錢,你們家晚上能不能把空調關上,吵得我睡不著覺……”
幾次協商不成,趙女士把樓上的錢先生告到了法院。
趙女士說,自己起訴實在是出于無奈。“我和老錢是多年戰友,如今還是上下樓的鄰居,本應更珍惜戰友情……”趙女士說,可自打不久前錢先生家安裝了空調,兩家人就開始三天兩頭吵架。
趙女士告訴法官,錢先生家空調室外機正好位于自家房頂上方,而按照小區空調室外機安裝設計要求,室外機都應安裝在外墻空調室外機護欄擋板內,但錢先生家空調室外機放置區域并非設計預留位置,因此,空調一啟動,噪音嚴重影響自己生活,特別是對方在夜晚使用空調時,自家根本無法正常休息。
“我這身體健康狀況明顯變差,血壓也跟著升高。”趙女士說,曾多次找物業公司與錢先生溝通,但錢先生堅決不拆除。因此,趙女士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錢先生將安裝的空調室外機拆除。
對于趙女士的說法,錢先生不認可,他認為自家空調位置遠高于趙女士家屋頂位置,不可能對趙女士生活產生影響。而且,自己安裝的空調已經經驗收合格,趙女士無權強行指定安裝空調的位置。
法院查明,錢先生將空調室外機安裝在趙女士房屋房頂近窗上沿處,因此,空調工作產生的噪音會妨害趙女士一家的正常生活。據此,法院認定,趙女士要求錢先生拆除空調室外機的訴訟請求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予以支持。
法官說法:使用家電應控制音量
空調噪音,電視、音響聲音過大……電器聲音過大,是鄰里之間噪音糾紛的常見原因。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家使用電器別人管不著。
對此,海淀法院法官胡美青介紹,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噪聲污染。
如果認為鄰居家聲音過大,胡美青建議,可報警處理,依據法律規定,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噪聲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并處罰款。
同時,胡美青呼吁,鄰居之間應當按照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排水、通行、通風、采光、噪音等方面的相鄰關系。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如果法院認定被告方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會判決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等。
案例二:你在樓上砸核桃,我砸壞你家防盜門
孫先生到了家門口正要開門,傻了眼——防盜門上被砸出大大小小十幾個窟窿。
“肯定是樓下姓周的干的,他越來越過分了。”孫先生找到物業公司調取監控,視頻顯示,果然是樓下的周先生拿著錘子,在防盜門上砸出了十幾個洞。
證據在手,孫先生告到法院,要求周先生賠償。孫先生訴稱,這已經不是周先生第一次損壞自家房門了,此前,他就砸壞過防盜門、木門、紗窗等,這次要求周先生一齊賠償經濟損失4000元,并賠償自己精神損失10000元。
庭審時,周先生說出自己砸門的原因。
“我也是被逼的!”周先生說,孫先生住在樓上就沒有消停過,老拿錘子砸地面,自己找他理論,對方有時說地面不平鏟鏟地,有時又說正砸核桃吃,而且樓上人砸地不分晝夜,弄得自己無法休息。
周先生承認是自己砸壞了孫先生家的防盜門、木門和紗窗等,但提出這是因為孫先生制造噪音在前,而且“屢教不改”,對方也有過錯。不過,對于噪音污染,周先生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由于缺乏證據,法院沒有采信周先生的說辭。根據損失情況,法院酌情判定周先生賠償3500元。孫先生要求賠償精神損害,由于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說法:噪音污染需要留證
“噪音令人煩躁,因此,很多人在處理噪音糾紛時都不能冷靜。”胡美青介紹,司法實踐中,很多當事人因為不能妥善處理噪音問題,反而升級了矛盾,如破壞財物、傷害他人等,嚴重的甚至構成刑事犯罪。
胡美青提醒大家,如果出現噪音污染,首先要做的就是“留證”!
胡美青指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因此,遭遇噪音困擾,可以向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反映,通過權威機構留存噪音監測的相關證據。然后雙方可進行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依法向法院起訴。
法官還提醒,鄰里之間遇事要相互理解、包容,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多從對方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不要因瑣事產生誤解或仇恨,引發新的糾紛。
案例三:裝修噪音致心梗,法院判決按誘因比例賠償
說噪音是“隱形的殺手”,很多人覺得是夸大,但對于一些有身體疾病的人來說,相對安靜,是一種必需品。宋先生就因為忽視了樓下住戶的需求,險些鑄成大錯!
宋先生對自家房屋進行裝修,樓下田先生找到他說自己有心臟病,希望對方裝修盡量小點聲。不久后,宋先生接到一紙訴狀,田先生把他告到法院,要求賠償。
原來,幾天前,田先生因“突發胸痛”被救護車送到醫院,住院治療。經醫院診斷,病情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伴高脂血癥”。田先生認為,宋先生家進行了長達4個多月的裝修,自己是因裝修噪音污染才誘發了心臟病。因此,起訴要求宋先生賠償急救費370元、門診費1292元、救護車費260元、住院醫療費51295.25元、業務損失100000元、精神損害賠償100000元。
庭審中,宋先生否認自家裝修有擾民情況,還稱田先生發病時裝修已經結束,不認可田先生的病情與裝修之間有因果關系,不同意田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
對于心臟病與裝修噪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問題,田先生在庭審中申請司法鑒定。鑒定中心認為,田先生病發當日及數日前,周圍存在環境噪音,無法完全排除環境噪音導致其情緒改變,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最終鑒定意見為:田先生突發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與當日宋先生家的裝修環境噪音存在一定因果關系,誘因的賠償范圍應為14%至44%,平均值為25%。對于宋先生提出田先生病發當日裝修已經結束的異議,鑒定機構認為,病變基礎與田先生自身情況有關,疾病發病有一個累積過程,需要數日,當日是否有裝修行為不影響司法鑒定的結果。
根據司法鑒定中心鑒定意見,法院認定田先生病發與宋先生家裝修環境噪音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宋先生對田先生因此產生的合理經濟損失,應按誘因的比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宋先生賠償田先生急救費、救護車費、醫療費等共計13304.31元。
法官說法:噪音傷害可申請專業鑒定
供暖季結束后,裝修將迎來一波高潮。對于裝修噪音,胡美青介紹,法律也有明確規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要求: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制作業時間,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噪聲污染。
另外,嗓音雖然無形,但其造成的損害并非無法認定。胡美青提醒,因噪音影響,遭受身體損害主張賠償的,要留存好就醫記錄、醫療費票據等關鍵證據。對于身體損害與噪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以及因果關系的大小、誘因賠償范圍等常人無法判斷的專業性問題,可以通過申請司法鑒定,由專業鑒定機構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結論,作為維權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