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

導讀: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
1)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不健全目前,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缺乏統一的政策、法律依據,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對現行定額執行情況的監督也不嚴格,同時現行定額的不配套,內容缺項多,為追求投資開了口子。當前建設工程市場不規范、不正當競爭現象比較嚴重,無視國家定額及政策、文件規定、盲目壓低工程造價、縮短工期、墊資施工及拖欠工程款,最終造成許多工程項目建設工期長、效益低、投資加大、浪費現象嚴重,從而影響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
2)不夠重視工程造價投資決策對建設項目進行合理的選擇是對經濟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項目投資效益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效益。發達國家對投資決策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十分重視,不惜花大本錢、大力氣進行投資決策階段的工程造價研究,做出相對比較準確的工程造價,進行控制。長期以來,我國的工程建設存在投資膨脹嚴重的現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長,工程造價越來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設前期確定工程造價的有效依據,只能依據專家、決策者們借鑒已完成的項目工程造價進行估算,但又往往因為諸多因素影響,“三超”現象相當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
人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項目在申請立項階段,為了能使項目盡快通過批準,有意壓縮工程投資,預留資金缺口。
在初步設計階段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深度,存在較多設計上的漏洞,設備和材料價格的不按市場行情制定。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提出超過設計標準的過高要求,如辦公設施面積增大,裝修超標準等。
3)未全面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單報價方式在招標投標中采用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單報價方式,是我國工程造價制度改革和招投標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在建設領域推行工程招標制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完善建筑市場運行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建設工程招投標在我國全面推行后,在縮短建設工期、確保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抵制不正之風方面作用明顯。也有效地保障了招標人和投標人的合法權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原來的招投標階段實行預算定額計價模式已不適應,采用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單報價方式進行招投標是必然趨勢。建設部頒發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中,由招標人按照國家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提供工程數量,由投標人自主報價,并經評審低價中標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是工程造價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規范招投標行為的有效措施。這種方法有利于改變過去以“量”、“價”、“費”定額為主導的靜態管理模式,使清單中的工程量不進入競爭,僅限于價格的競爭;有利于正確評價企業實力;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可減少重復計算工程量的繁雜勞動;簡化招投標報價工作;減少工程結算中扯皮與糾紛;逐步與國際上“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慣例接軌,深化工程計價主要依據市場變化動態管理的改革,為我國承包商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工程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