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故意殺人怎么判

導讀:
未成年故意殺人怎么判?可以判死刑嗎?《刑法》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我國刑法規定,未成年人滿16周歲才開始負刑事責任,盡管故意殺人等8類刑事犯罪追責年齡放寬到14周歲,但作案時僅差2個月滿14周歲的蔡某某仍屬于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群。
未成年故意殺人怎么判——14歲以下不負刑責該如何處置?
2020年8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在這樣的新聞背景下,防范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路與方法都清晰了嗎?
如何處罰未成年人犯罪,實際上是一個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14歲以下青少年不負刑事責任,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年齡的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判斷是非能力欠缺。對未成年人過多適用刑罰,會導致正常的學習中斷,監禁環境對低齡未成年人影響更大,更容易造成反社會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未成年人對于事物的接受程度、受教育程度、周遭社會環境明顯隨之發生了變化。用以往的經驗再來揣摩當代未成年人的心境,顯然已經不太適用。
專門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矯治的重要保護處分措施。目前,我國收容教養存在缺乏專門場所、教育專門化不足等問題,近年來各地收容教養的人數呈現明顯下降。在此次審議中,《修訂草案》將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并對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渠道、入學程序進行了明確。
此外,《修訂草案》將第二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干預和矯治”修改為“預防未成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相結合,堅持分級預防、提前干預”。
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怎么判?未成年人殺人可以判死刑嗎
不可以判死刑。
《刑法》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故意殺人罪如何判刑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一種最嚴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生命權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權利,根據我國的司法實踐,胎兒脫離母體,能夠獨立呼吸,就有了生命,具有生命的權利,任何人也不能非法剝奪。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在實際發生的案件中,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行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合法剝奪他人生命的,如正當的防衛行為、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依法對罪犯執行死刑的行為,則不能構成本罪。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