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結算書(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竣工報告)

導讀:
審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相關重要設備、材料采購是否依照規定進行招投標,招投標程序是否合法合規,有無將應公開招標項目改為邀標、或化整為零規避招投標,或要挾、暗示投標人中標后轉包、分包工程和虛假招標,是否存在投標人掛靠、借用和虛假資質中標,單位或個人插手工程項目,指定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商和工程服務機構違規發包,圍標串標的問題,高標準農田項目政策跟蹤審計要從項目論證、立項和審批入手,重點檢查該項目是否符合《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劃》要求,申報的項目建設規模、建設工期、新增耕地面積、成片開發規模或單片數量指標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高標準農田造價預算
1500元。
高標準建設農田畝均投資標準為1500元,其中中央財政承擔1000元,省財政承擔400元,市縣財政承擔100元。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屬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土壤肥、旱能灌、澇能排、無污染、產量高的穩定保量的糧田,2018年12月2日報道,據統計,中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約5.6億畝,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質量和產能明顯提升,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項目政策的跟蹤審計
高標準農田項目政策的跟蹤審計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是夯實農業基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拉動農村消費和投資需求、惠及農村農民、保障“穩促調惠防”政策落實的重要方面。近年來,伴隨財政投入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逐年加大,國土、農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辦等多家部門“聚焦”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實際,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政策跟蹤審計顯得尤為重要。
一、抓住立項審批環節,檢查高標準農田項目的科學性。
高標準農田項目政策跟蹤審計要從項目論證、立項和審批入手,重點檢查該項目是否符合《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劃》要求,申報的項目建設規模、建設工期、新增耕地面積、成片開發規模或單片數量指標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利用土地測繪圖像、規劃勘察設計和施工設計圖紙進行對比分析,審查高標準農田項目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合規性和效益性,從中發現和查實“拍腦袋、拍胸脯”決策,工程立項不切合實際,造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損失浪費的問題,以及與水利中低產田改造、農業項目綜合開發、“四化同步”項目和耕地占補項目等建設工程交叉重疊,虛報項目區規?;蛑貜蜕陥箜椖抠Y金,有無將修復工程作為新建項目申報,虛報工程規模和工作量,套取項目資金的問題,確保項目立項的科學性。
二、抓住項目管理環節,檢查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合規性。
項目管理審計是項目運行實施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要重點審查項目是否存在政策執行不嚴格,項目報批環節過多,審批周期過長,前期準備不充分,項目資金不到位,造成工程項目施工緩慢;檢查項目實施是否按照國家和省審定、批復的項目規劃設計和項目預算進行落實執行,有無擅自變更項目規劃設計、調整項目預算,或借“變更之名”降低建設標準和規模,造成項目建設規模達不到標準,工程質量存在隱患,或因規劃設計不符合實際,重新或修改規劃設計,重復投資建設,形成損失浪費的問題;審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相關重要設備、材料采購是否依照規定進行招投標,招投標程序是否合法合規,有無將應公開招標項目改為邀標、或化整為零規避招投標,或要挾、暗示投標人中標后轉包、分包工程和虛假招標,是否存在投標人掛靠、借用和虛假資質中標,單位或個人插手工程項目,指定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商和工程服務機構違規發包,圍標串標的問題;檢查工程建設的勘察、設計、監理、施工承包合同的簽訂和履約是否規范嚴格,中標金額與合同簽訂金額是否相符,有無將中標和簽訂合同工程項目違法分包轉包,或將部分建設工程違規發包給非中標單位,是否存在不履行簽訂的合同條款,導致項目進展緩慢、工程質量不達標,形成損失浪費、資金流失。要通過審查合同簽訂的真實性和資金支付的符合性,延伸審計項目施工現場、承建單位,重點分析揭示違法分包轉包工程從中牟利,簽訂虛假合同騙取、套取或轉移項目資金的問題。
三、抓住使用投向環節,檢查高標準農田資金的合法性。
為確保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及時足額撥付,資金使用投向合理,要順著項目和資金走向,抓住資金分配、使用“兩端”,重點檢查財政資金分配和項目主管部門是否按照建設項目計劃、工程實施進度和項目施工合同,及時撥付資金,有無滯留、占用或改變資金使用投向,項目資金挪作他用等問題,分析查明財政資金結存過大,“滯留、沉睡”項目資金的.原因。檢查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嚴格執行項目支出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否依照規定設立項目專賬,實行專人審批,專戶核算,專戶管理,有無因制度流程不健全,管理薄弱失控,造成資金多頭存放、大額現金支付、項目支出超預算、多結多付項目資金,導致資金流失的問題。要關注資金使用的真實性、經濟性和合法性,重點查看承建單位資金支付手續、票據和結算要素資料是否真實、合規,有無虛假票據重開多報、高估冒算、虛列工程支出,虛報冒領、提取賬外資金等問題。是否存在擠占挪用和出借項目資金,有無將農田項目資金用于建房、購車、城市基礎設施和彌補經費等行政運行費和消費購置性支出。項目前期工作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不可預見費是否按規定提取和使用,有無超比例、超范圍,加大項目支出成本的問題,切實保障資金投向合規合理。
四、抓住竣工驗收環節,檢查高標準農田項目的有效性。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不能局限于財務核算數據,要結合工程質量審簽、竣工驗收報告等資料,充分運用數據定性、定量分析,總體掌握完工項目區的農業生態環境、生產條件改善、農業綜合效能提高情況。運用詢證問卷、走訪座談等方式,調查了解受益農民增收情況和滿意程度,有無因項目脫離實際、勘察深度不夠、工程設計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工程設施不配套、建設項目廢棄,改造項目達不到預期效果或損失浪費問題。同時,也要調查了解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項目的管護情況,重點調查項目交付使用后期管護后是否缺位,保障措施是否落實、可行,有無因后期管護措施不到位,造成工程自然損毀,難以發揮作用,促進項目運行效果落到實處。
五、抓住決算審簽環節,檢查高標準農田資金的真實性。
檢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決算審簽,是對項目資金使用結構的再度梳理、透視和掃描。要依據收集的工程結算施工圖紙、工程項目決算審簽報告書、施工技術和監理人員及工程質量驗收簽證意見等資料,深入到工程完工項目現場,開展對工程項目質與量的檢查,對照施工圖紙與竣工決算報告書,核查有無工程完工項目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的情況,重點分析“兩超”原因,揭示和反映項目規劃設計不科學,人為提高施工設計標準,擅自改變材料供應渠道,抬高材料供應計價,變更項目設計內容,多結多算項目資金等問題,確保工程項目報價真實、準確,農田項目投資節儉、有效。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標準是什么?
1.國家推薦性標準:GB/T 30600-2014《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本標準規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本原則、建設區域、建設內容與技術要求、管理要求、監測與評價、建后管護與利用。本標準適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活動。
2.國家推薦性標準:GB/T 33130-2016《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范》。本標準規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的目的任務、內容、工作程序、評價原則、方法和成果要求等。本標準適用于各級行政區內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的整體評價工作,項目和地塊的評價可參照執行。各部門和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3.農業行業標準:NY/T 2148-2012《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本標準規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術語、區域劃分、農田綜合生產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田間工程、選址條件和投資估算等方面的內容。本標準適用于高標準農田項目的規劃、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等文件編制以及項目的評估、建設、檢查和驗收。
4.農業行業標準:NY/T 2949-2016《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選址條件、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管理監測和評價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全國范圍內高標準農田建設話動。
5.土地行業標準:TD/T 1033-201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本標準規定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基本原則、建設目標、建設條件、建設內容與技術標準、建設程序、公眾參與、土地權屬調整、信息化建設與檔案管理、績效評價等。本標準適用于全國范圍內開展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活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除應遵循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
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是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提升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重要決策部署。2022年,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繼續組織申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一、項目申報原則
山東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申報、立項,應按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管理辦法(試行)》、《山東省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山東省農田建設項目評審辦法》等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本地區耕地資源、水資源和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開展農田建設,優化建設布局,合理確定建設順序,重點在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行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評價、上圖入庫。全面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驗收制和項目資金公示制等。
二、項目建設內容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應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關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按照區域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統籌設計建設內容。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等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八個方面,以及整合資金項目規定的建設內容,聚焦提升糧食產能,綜合配套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輸配電、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及其他工程措施,同步推廣應用現代農業科技服務,健全工程管護機制等。
加強農田林網建設,實施塘壩、坑塘等小型水源工程。支持旱作農業區、山地丘陵區開展高標準梯田建設,增強農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鼓勵探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管理模式。田間基礎設施占地必須嚴格執行近期印發的《自然資源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規定,以及我省即將出臺的實施細則的規定。
三、項目申報條件
1.202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均為新建項目,按照項目資金來源不同劃分為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項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
2.高標準農田項目實行項目儲備制度,申報項目原則上必須儲備至項目庫,且必須具備項目申報書。
3.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管理辦法》要求,申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應滿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1)符合市、縣農田建設規劃;(2)項目選址、區域范圍、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和資金需求科學合理;(3)項目區土地權屬清晰,當地群眾積極支持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須征得項目區所在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4)地塊相對集中連片,建成后能有效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產能。
4.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得建設高標準農田:(1)存在“非農化”及“非糧化”用地問題的地塊;(2)屬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中規定禁止立項的地塊。
四、項目重點支持領域
1.嚴格執行“三區三線”政策,優先支持“兩區”建設高標準農田。
2.優先支持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原脫貧攻堅重點縣、革命老區建設高標準農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