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永久退出耕地補償_美國農民怎么退出土地的

導讀:
從電視新聞得到的消息,有的地方搞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民以承包地入股,參與分紅。農民還能到合作社務工,領一份工資。本人認為,這是當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走集體化經營方式,實行規模化生產方法,利用大資金,科學種養才是發展方向。單打獨斗的農業生產方式,應該或必需結束。
一畝地補償承包者十萬元,讓其永久退出,也是一種好方法。大農業生產即將來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數量,正在減少。兩個因素促使把土地集中經營,是最好的為法。
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每畝10萬元。我不愿意退出。
如果按照這個可以補償的邏輯,是否用錢就可以賣買農村的土地?是否有更多錢的人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土地?像是回到了中國的解放前,大地主只要有更多的錢,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土地。而他們自己也不用耕種,雇人來耕種就好,耕種的人世世代代跟大地主打工。可能有人會說,你們可以把這些補償款做為啟動資金去投資,等賺錢了再把田地多買些回來。我只能呵呵!很多人應該聽過,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上個世紀80年代,為了以后過上好日子,賣掉了祖上傳下來的一套四合院,湊了30萬人民幣出國去淘金。三十年后攢下了100萬美金(折合人民幣約600多萬)。而當年30萬賣掉的四合院,身價暴漲到了8000多萬,翻了200多倍。
我們村里1980年在全國聯產承包責任制下,我家分配到了五口人的責任田地,由于村里人口的增加,中途重新分配過兩次,最近幾年沒有再分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家戶口還在村里的總共有六口人(老爸、老媽、我妻子、我倆孩子和我),我兄弟的農村戶口早些年遷出去了。現在我們家總共有耕地六畝左右,山地三畝左右(我們這邊是丘陵地帶,有山地,以前的山地都被我們家改造成了現在的林地)。如果退出土地以后,拿著這幾十萬元資金能做什么呢?現在我們市區一百平米的房子加上裝修,平均房價也要近一百萬,好點的毛坯房也要一百萬元以上。用這么一點點資金能保證養活一家人嗎?就算靠打工能養活我們自己這一代人,那自己的子女呢?下一代人呢?以后世世代代靠幫別人打工養活自己嗎?
如果有錢人,用錢買了土地后屯田屯地,那無地農民世世代代只能跟地主做長工了。農村要發展,還是要以大農場為單位,用機械化大面積耕種,配合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村農產品的競爭力,結合開發休閑旅游、養老等,提高農村整體的生產力。讓農民用分配到的責任田地,以股份的形式入股農場,村民可以選擇在農場上班,也可以外出發展。
起碼我會同意。現在農村進入老年化,沒有勞動力耕種土地。農村家庭的孩子都是上了大學在城市就業,沒有考大學的也都出去找工做,土地會慢慢出現耕種斷層。近年來土地耕種成本增高,天氣災害頻發,種地賺不到錢甚至虧本時常發生。以后也會進行土地流轉,集中大型機械耕種,現在已有農村合作社承包,退出土地早晚的事情。給這樣的條件有人會不同意?
再來個簡單算法,畝/10萬,我分了6畝地,那就是60萬,我每年賣地租有不到5000,60萬要賣到100年外去了,靠著這點土地能賺到60萬那是做夢都不要想的事。而且按這個條件退出土地,還可以去做別的事情。給這樣的條件我拿什么堅持不同意,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觀點,呵呵!
要說農民沒有土地了,那還叫農民嗎,到時候成啥了。人不能忘本,有土地才會有一切,他們為什么每畝給補償10萬元,還要農民永久退出土地,告訴你們,這一畝地,不是10萬元可以搞定的。一畝地,最多幾十年,也是可以掙到10萬塊錢的,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所誘惑,這是資本主義思想,要長遠打算。就算為了自己后代著想吧,要不然,到時候,你的后代會罵你了。
再說了,就算永久退出土地,肯定有人歡喜有人憂。土地多的就會比較劃算了,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必須人人平等對待,不搞亂七八糟的。首先要按照每戶人口,以戶口本人員而定,從新分配好土地,這個時候在補償10萬塊錢,這樣做才會接地氣,更親民。
還有一個就是,你那里土地,如果每畝領取了十萬塊錢補償,被征收了所有土地,你永久性的沒有土地使用了。這種情況下,是否還有額外福利,比如過年過節期間,平日里,會不會給你們免費發放一些生活用品,就像食用油、雞蛋、蔬菜、面粉等之類的福利。如果沒有,我建議還是算了吧,在我們這里是行不通的,就算通過了,老百姓肯定怨言很多。
根據自己家庭條件情況,有的覺得還是挺劃算的,畢竟就他自己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那種,但是大多數肯定不會同意的。要不然就一次全清,別搞分期付款一些亂七八糟的,但是有這樣的好事嗎。
農民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每畝十萬,我可以這樣出說,除大城市邊沿的農村外,愿意的人很多,現在在城市打工的很多,少說二億人總有吧,這部分人有的土地租給別人耕種,租金一年幾百到上千,有的地方無人租賃,只好拋荒,而十萬一畝的退出費要租賃一輩子也收不來十萬,如果家里自己耕種,每畝地種糧凈收入有一千塊還萬事大吉了,種瓜種菜可多掙一點,但還要看市場行情,您說有十萬一畝退出費可拿,要種多少糧食和疏菜才能賣足十萬,就是現在國家征用土地修公路,鐵路,到農民手中征地款也沒十萬,你說有多少人愿意退出,反正我愿意。以上只是我人觀點。(六月十九日,原答)
領取10萬一畝,比強行征收強十倍,我們村的土地都是這樣強行征收了,40多塊錢一平方水田面積,山地更低,現在都是失地農民,天有不測風云,不知以后沒有工打,天災人禍鬧饑荒的日子怎么過,但是土地是農民的根本,除了國家征收外,建議農民再多錢也別把土地賣了,你能保自已一代不缺吃不缺錢,富不過三代,你再多的錢,也保不了兒子孫子,留著土地若干年后兒孫沒有別的本事,可以種田種地,飯有得吃餓不死人!農民的眼光也不能看著眼前,要為后代兒孫著想,除了國家征收外,千萬別亂賣土地,害了子子孫孫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因為各地農村情況都不一樣。我來說下自己家的情況。
老家山東農村,家里還有大約10畝地。父母都還生活在農村,因為父母都老了,土地六七年前就不再自己耕種了。這些年是出租給同村的人種了,不過出租的租金很少,應該是一畝地一年才給個幾百塊錢零花錢。現在我老家農村的現狀如下。
一、種地費力掙錢少:
我們老家分夏秋兩季,夏天收小麥、秋天收棉花、大蒜等等。因為如果都種糧食作物的話,除去種子、化肥、農藥、耕地、收割、種地基本上不掙錢。所以種經濟作物的較多。
但是棉花、大蒜這些經濟作物又特別的費時費力,并且還受到每年的收購價格的波動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大蒜,好的年景收入還不錯,差的年景還要賠錢。這還沒算,在家種地的人,如果出去打工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二、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
我們這一代80后發小,一塊長大的有十幾個。要么像我一樣上大學城里買房定居了,要么離開農村自己創業了,要么也進城打工了。
90后留在農村的更少,現在的農村剩下的有我們的叔叔輩的,再就基本上都是老人了。未來農村會逐漸萎縮,甚至很多農村會逐漸消失,這是可以預見的。
三、土地被征用的可能性很小。
我們農村老家,離縣城3公里(縣城很小,發展很慢),離市里50多公里。所以我們老家的房子實際上是沒有拆遷的希望和價值的。農村的土地政府征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四、農村土地的性質:
農村土地的性質是國家承包給個人的,是集體所有的。也就是說,這份“承包合同”當然是有期限的,比如30年。更準確的說,土地既不是私人財產,也沒有永久產權。
以上原因,如果領取補償10萬元一畝,永遠退出土地,我們當然愿意。因為農村的土地對于我們來說只是老家的根的代表意義,幾乎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
另外,我覺得補償10萬元一畝的政策,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出現的假設的問題。有點異想天開的意思。個人判斷這種政策出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我舉個例子,我們家現在的地今年出租給別人耕種。明年我想收回自己種,會告訴別人說我每畝給你補貼100塊錢,你以后別種了吧?大家想想,這不是就是個笑話嗎?
先來說一件今年自家遇到的事,今年年初時,村小組向上級申請到了新農村改造名額,一個名額扶持資金30萬元,需要將一些老宅進行拆除、拓寬道路,還有新建游樂場。原本是一件好事,應當給予支持,但村里的一些做法讓老農民“寒心”。在拆除我家老宅時,沒有獲得我家同意的情況下直接拆除了,那天老爸下地干農活去了,回家后發現老房子成了一片廢墟。
前段時間,村里通知登記發確權證,要到各家各戶現場核查,結果幾戶人家的老房子都推平了,然后說房子不存在了,無法發證。說實話,如果現在我們村里有這樣的“福利”,退出農村土地,每畝可獲得10萬元的補償,不管別人是否同意,我個人會選擇響應號召,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種糧收益不高,畝產凈收入難超過2000元
今年糧食價格比往年上漲了些,比如玉米價格上漲至1.2元/斤左右,水稻價格上漲至1.3元/斤左右,這樣的上漲,依然改變不了種糧收益不高的現實情況。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糧食價格多年保持較低的增長率,多地糧食價格難突破1.5元/斤;其次是糧食畝產量不穩定,以水稻為例,畝產量難達到1500斤,很多時候能夠達到1200斤/畝就很不錯。最后,是種糧投入與產出難成正比,近些年人工成本、農藥、化肥等費用也有增長的趨勢。
二、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增加,耕地保護難度加大
今年水稻價格比往年上漲了不少,就拿我們村里來說,中稻的價格達到了1.5元/斤,往年的價格在1.3元/斤以內,也就是一斤中稻上漲了0.2元/斤以上。從我們那里實際情況看,近些年種糧的難度增加了不少,比如今年我家的水稻被水淹了三次,導致水稻的畝產量明顯下降,產量高些的只有500斤左右。而去年持續的干旱,連續一個多個月沒有下雨,有一段時間甚至出現飲水困難,種糧的產量同樣達不到預期。在我們那里,不利天氣因素增多,使得種糧的收入低于預期。
三、土地增值空間有限,很難實現利潤大幅度增長
在我們村里,雖然如今的住房改善了不少,3層以上的樓房也有不少,但整體發展還是比較偏低,村集體的經濟也很薄弱,同時,也沒有一些支柱的產業。這種情況下,農村土地溢價空間就比較小,很多耕地想對外流轉,對應的價格也不會很高,有的甚至沒有人愿意接手,如果一畝耕地流轉費用為300-500元/畝,10年的流轉費用也只有3000-5000元/畝,哪怕是30年,相應的費用也只有1.5萬元,因此10萬元/畝的流轉費用,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當然,如果當地農村發展較好,土地升值空間較大的,那么可以測算下相應的價值。
四、鄉村旅游沒有形成規模,土地價值并沒有很大
我們村里屬于普通的村莊,鄉村旅游也缺乏產業支持,除了春季有一些油菜花,會有零星的游客進村游玩。出現這種現象,個人覺得跟幾方面因素有關,第一個是村里的交通不是方便,道路不寬,停車也不是很方便;第二個缺乏鄉村旅游的產業,游客進村后,體驗不到不錯的項目,這就難有吸引力。第三個因素是沒有長遠的規劃,年輕人外出務工較多,老年人留在村里較多,這種現象村集體發展就不會很強。像有的村莊,鄉村旅游發展的不錯,土地資源的價值就會明顯增加,10萬元/畝恐怕不少村民不會出手。
總之,放棄農村土地,獲得10萬元/畝的經濟補償,是否愿意,還得看當地的實際情況。村莊發展較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合理利用土地,增值空間超過10萬元/畝的,那么可以考慮留著土地。當然,如果當地發展的一般,土地增值空間不高,30年的收益達不到10萬元/畝的,那么選擇有償退出也是一種選擇。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農民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10萬元/畝,是否愿意”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作為一直關注三農、了解三農的人士,我可以明確地講:關于每畝地給10萬塊錢,讓農民永久退出土地的說法,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沒有任何政策基礎,也不具備操作可能性。
不過關于農民離土離鄉的事,確實備受大家關注,有必要說說自己的觀點,不對的歡迎拍磚。結束時,我也說說自己的困惑,請各位大俠指點。
通過合法的土地流轉,讓更多的農民離土離鄉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我國人均地少,農民憑借自己承包的土地,很難實現致富。前些年就一直有農民變通著把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然后進城務工,尋求更多收入的想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一直都是靈活變通實現的。這兩年國家下大力氣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開,支持鼓勵經營權流轉,對長期困在土地上的農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好消息。我認為,鼓勵農民離土離鄉,至少有這樣幾個好處:
1,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更多增加農民收入。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月均不足1400元,而一二線城市的打工者,平平常常月薪也在5000到8000元。毫無疑問,進城務工會增加農民的收入。而且,進城后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會留鄉的會種地又愿意種地的人,還可以獲得一部分轉讓費用。接受轉讓的人,由于有更多的耕地可以種,收入也增加了。
2,能讓農業發展整體水平上臺階。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比較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地零星分散在不同農戶手中,無法實現機械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生產。通過這樣流轉,逐漸向種田大戶、種田能手和農村專業合作社集中,就可以進行統一規劃,規模發展一些經濟作物,還可以用現代機械和科技手段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提升,整個農村經濟的水平也就高了。
3,務工人員返鄉能帶活農村經濟。進城務工人員在城里面掙到了錢,還可以帶回農村來投資創業,農村經濟發展就有了資金保障。這些人從城里回來帶回先進的理念、經營管理經驗、發家致富門路,也給農村打開了一扇窗,農民致富有了更多的選擇。
通過土地流轉促使農民離土離鄉,固然有諸多的好處,但不能一離了之,而要完善保障政策和措施
農民總體文化水平不高,應對市場復雜環境能力不強,進城務工道路不一定一帆風順,有可能會遇到困難,會回到農村,甚至會出現債務甚至疾病。這就考驗管理措施的完善性,即鼓勵農民離土離鄉的同時,有沒有相應的保障措施。
最關鍵的是農村的社會保障要全覆蓋。農民的養老問題、醫療問題等社會保障,都要全面覆蓋,讓農民沒有后顧之憂。只有這樣,才能走的人可以安心走出去,不成功的人回來也有活路。
進城務工也好,留在農村發展也好,都需要較高素質,如何提升農民文化技能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
這也是我開頭所說的困惑。農民的素質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問題。有三個難題我也很困惑,希望各位大俠能說說自己的解決辦法:
一是思想上如何引導?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如何能讓農民愿意參與土地流轉當中,或成為種田種糧種田大戶,或走出去成為新城鎮居民,這里有一個很艱難的思想轉彎過程。這個過程該怎么能實現?
二是技能上如何提升?目前的農民居住比較分散,而且農業生產是比較牽扯精力的。開展培訓活動,多是走走過場的,沒有實際效果。這個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
三是如何讓農民離土不離鄉?發展鄉鎮企業。發展鎮村經濟,雖然國家提倡了很長時間,但現在村鎮經濟發展得并不好。有什么好辦法能讓農村企業多起來,商業和服務業發展起來?如果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經商,就能賺到錢,離土不離鄉多好啊。這樣既解決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土地集中問題,又解決了農民的增收創業問題,何樂而不為?
農業是安天下的。農民增收致富最終決定著國家奔小康的進度,這個問題需要方方面面都來關心。
謝邀請!如果讓農人我永久退出土地,一次性可領取10萬元的補償款的,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我有1畝半薄田,如果土地流轉出去,我可以拿到15萬元的補償款!這對農人我來說是喜事一樁啊。因為我生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真真正正種過一天田。父母健在的時候,我只是幫家里干過一陣子農活。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打工,老家的一畝半田送給村里的堂哥種去了。堂哥說每畝田外100斤谷子給我,我也沒要他的,反正荒著也是荒著,送給他種還得了個人情。
其實種田也沒有什么劃算,一畝田上下兩季的總收入在1000塊左右,加上現在人口多,人均田畝數少得可憐,不足1畝。農人兩人的田總共才1畝半。一個健健康康的勞動單種這些點田,簡直是浪費,大家說是吧?!在廠里上班隨隨便便也能拿個3000來塊,比在家里種田強多了。這也是大部分年輕人,寧愿拋荒,也要到外面去打工求生活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們隨便到鄉下走一走,看到的基本上是留守老人或婦女在田間勞作的情景。
現在農村人也有很多種糧大戶,他們至少承包了50畝以上,他們把別人不種的田收集起來,自己種,農忙時忙不過來就請人,他們一年下來也能掙個8到10萬,比打工強多了,又自由。所以說不是種田不賺錢,是我們的田地太少了,種起來沒劃算。農民洗腳上岸,把土地流轉出去,形成規模化種植,農村才有發展,有希望!大家說是吧?!
我相信,同我一樣有此想法的朋友,應該大有人在。當然也有舍不得離開自已土地的人,他們認為農民離開土地,還能算農民嗎?
永久退出土地,每畝10萬?誰能告訴我,每畝每年是多少錢啊?都知道農民的腦子沒你們的好用,可也不能傻到這種境地吧?這可是共產黨毛主席為人民打下的基業!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合村并居,向城鎮化發展全面展開。這是時代與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讓農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在這個過程中,土地有償退出引起了農民的廣泛關注。如果土地每畝10萬元永久退出,我是愿意的。同時也有這么幾部分人是愿意的。
(1)老年人
就目前農村的現狀來看,由于種地不掙錢,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在家種地的大多是打工沒人要的老年人。這部分老年人,即要照看孩子,又要干農活。為了生活沒辦法,這些老年人太累太苦了。七八十歲的人了還在地里拼命干。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每畝10萬元有償退出,據本人調查:在我們地區,95%的老人愿意退出。利用這個錢與國家發放的養老補助金,安度晚年就可以了。但還是有個別情況與思想守舊的少數老年人不愿意退出。
(2)入住城市的人
我國已有3億多農民入住了城市。每畝地10萬元永久性退出,對那些長年打工,在城市有了一片天地的,有了固定收入,并且已在城市安家多年,適應了城市生活。為了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城市有更好的發展,也不想再回農村。這部分人也是愿意退出的。
(3)環境惡劣土地又少
土地每畝10萬元永久退出,對那些環境惡劣,土地又少,零散、邊緣地區的人來說,是愿意退出的。在此不能維持生活,又沒有特色與發展遠景。根隨時代與形勢的步伐,合村并居,向城鎮遷入。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在城鎮化道路上,邁向新生活。這部分人會愿意的。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無論是有償退出,合村并居,土地流轉,合作社土地入股等等。首先要保證農民能增加收入,有穩定的就業環境,生活幸福美滿,這才是目的。否則農民是不愿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