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權和監護權能不能分開

導讀:
撫養權和監護權能不能分開可以分開的,孩子由一方撫養,另一方依然是監護人。監護權重于撫養權,監護權是法定權,撫養權是協商或裁判授權。有監護權并不代表有撫養權,有撫養權一定有監護權。負擔兩個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收入的50%。子女撫養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歲為止。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般都是對等的,但撫養權是例外之一,生父母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其親生子女不能以此為理由不承擔贍養義務,撫養權的權利和義務是基于血親而產生的。那么撫養權和監護權能不能分開。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撫養權和監護權能不能分開可以分開的,孩子由一方撫養,另一方依然是監護人。監護權重于撫養權,監護權是法定權,撫養權是協商或裁判授權。有監護權并不代表有撫養權,有撫養權一定有監護權。負擔兩個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收入的50%。子女撫養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歲為止。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般都是對等的,但撫養權是例外之一,生父母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其親生子女不能以此為理由不承擔贍養義務,撫養權的權利和義務是基于血親而產生的。關于撫養權和監護權能不能分開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撫養權和監護權能不能分開
可以分開的,孩子由一方撫養,另一方依然是監護人。
監護權重于撫養權,監護權是法定權,撫養權是協商或裁判授權。監護權從法理上區分,屬于親屬法中的身份權,但是,監護制度更強調的是國家對個人的強制性和個人對家庭和社會利益的服從性。從這個意義來講,監護具有公法上的義務屬性。撫養權問題,一般作為義務對待,但是它也是一種權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關的權利,它基于血親(包括擬制血親)而產生。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般都是對等的,但撫養權是例外之一,生父母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其親生子女不能以此為理由不承擔贍養義務,撫養權的權利和義務是基于血親而產生的。有監護權并不代表有撫養權,有撫養權一定有監護權。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撫養費可按其月總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收入的50%。無固定收入的,撫養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以上比例確定。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比例。子女撫養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歲為止。子女滿18周歲但尚未獨立生活的,父母有給付能力,仍應負擔撫養費。
1、監護權從法理上區分,屬于親屬法中的身份權,
但是,監護制度更強調的是國家對個人的強制性和個人對家庭和社會利益的服從性。從這個意義來講,監護具有公法上的義務屬性似乎更為妥當。
2、撫養權問題,一般多作為義務對待,但是它也是一種權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關的權利,它基于血親(包括擬制血親)而產生。
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般都是對等的,但撫養權是例外之一,生父母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其親生子女不能以此為理由不承擔贍養義務,撫養權的權利和義務是基于血親而產生的。
3、我國立法上關于撫養權的缺憾
對撫養權沒有明確的定義,至于哪些主體有資格撫養,撫養權人之間的優先順序,撫養權人的范圍,撫養條件等我國的法律都沒有明確規定,只有《婚姻法》規定了“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這樣一個總的基本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