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行為的無效

導讀:
明確了無效收養行為被法院確認無效后的法律后果。這一規定,與《民法典》關于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是一致的。所以,收養行為溯及既往地無效,可能會影響到這些變化的權利義務再恢復原狀。那么收養行為的無效。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明確了無效收養行為被法院確認無效后的法律后果。這一規定,與《民法典》關于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是一致的。所以,收養行為溯及既往地無效,可能會影響到這些變化的權利義務再恢復原狀。關于收養行為的無效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收養行為的無效
1、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收養行為的雙方當事人——收養人和送養人具有能判斷自己行為后果的能力和理智地、審慎地處理自己事務的能力。意思表示真實是指收養行為雙方當事人關于收養和送養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是反映內心愿望和真實意愿的。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是指雙方當事人的行為不得有違反我國法律、法規或者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
3、一個收養關系的成立,必須同時具備《民法典》的有關規定,才是合法、有效的,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二、無效的收養有何法律后果
對于無效的收養行為,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要求人民法院確認該收養行為無效。對于法院確認無效的收養行為,我國《民法典》第1113條第2款規定:“收養行為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的,從行為開始時就沒有法律效力?!泵鞔_了無效收養行為被法院確認無效后的法律后果。
收養行為被法院確認無效后,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的父母子女關系溯及既往地消滅,同時被收養人的生父母與被收養人間的父母子女關系溯及既往地恢復。也就是說,這種擬制親屬關系的消滅和原血親關系的恢復是在收養行為開始時開始發生效力,而不是在法院確認后發生效力。這一規定,與《民法典》關于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是一致的。鑒于法院作出收養行為無效的確認和收養行為開始之間可能存在相當長的時間,而在此期間內,可能基于非法的而產生許多權利義務的變化。所以,收養行為溯及既往地無效,可能會影響到這些變化的權利義務再恢復原狀。例如:基于無效收養行為而成立的父母子女間發生了繼承財產的問題,如果法院宣布收養行為無效,那么基于收養而發生的繼承關系也是無效的,必須將已經進行了的無效的繼承關系恢復原狀,將繼承的財產在其他具有的繼承人間再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