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借款利息的法律規定

導讀:
個人借款合同中,利息條款的約定是合同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利息是債務人向債權人支付的貨幣報酬,合同法規定的利息是貸款人給予借款人的一種權利。利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貸款人付給借款人的利息數與借款數的比例。因此,利息與利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當事人因利率發生爭議,并不必然導致利息約定不明。除雙方另有約定外,借款人應該在約定償還借款時將利息與本金一并還給出借人。借款人支付超出規定的利息后又起訴主張返還的,法院予以支持。那么個人借款利息的法律規定。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個人借款合同中,利息條款的約定是合同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利息是債務人向債權人支付的貨幣報酬,合同法規定的利息是貸款人給予借款人的一種權利。利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貸款人付給借款人的利息數與借款數的比例。因此,利息與利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當事人因利率發生爭議,并不必然導致利息約定不明。除雙方另有約定外,借款人應該在約定償還借款時將利息與本金一并還給出借人。借款人支付超出規定的利息后又起訴主張返還的,法院予以支持。關于個人借款利息的法律規定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個人借款合同中,利息條款的約定是合同的重要內容。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后要按合同的約定支付利息,這也是借款人的主要義務。但是,實踐中,對利息問題的爭議比較多,涉及問題較復雜,由于生活中個人借款合同的當事人之間本身具有的特定關系及合同的復雜性,使得利息條款的約定具有一定的隨意性。
例如有的明確約定了利息,有的就沒約定利息,有的僅僅口頭約定了利息,還有的約定不明確等情況經常出現,也有人把利率約定不明作為利息約定不明來處理。事實上,利息是債務人向債權人支付的貨幣報酬,合同法規定的利息是貸款人給予借款人的一種權利。
利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貸款人付給借款人的利息數與借款數的比例。利息與利率的關系為:利息=本金天數利率。因此,利息與利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當事人因利率發生爭議,并不必然導致利息約定不明。
我國法律對利息的計算有如下規定:
(一)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
(二)個人借款約定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四倍以內的屬于合法利息。
(三)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
(四)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五)借款雙方因利率發生爭議,如果約定不明,又不能證明的,可以比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此外,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除雙方另有約定外,借款人應該在約定償還借款時將利息與本金一并還給出借人。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個人借款利息如何約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括利率本數),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我國法律有明確規定:
1、借款人和出借人可以約定無息借貸。
2、借貸雙方對有無約定利率發生爭議,但都不能證明的,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3、借貸雙方可以在最高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的標準內確定。
4、借貸雙方約定的利息如果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法院不保護超出部分。借款人支付超出規定的利息后又起訴主張返還的,法院予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