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是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

導讀:
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物業僅需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突發狀況負責,當發生某一突發狀況后,物業企業首先需要判斷該突發狀況是否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如果該狀況并非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則物業無需承擔責任。以業主在小區散步摔倒為例,如果是雪后地滑,物業未及時清理積雪做好防滑工作導致業主摔倒,則物業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般情況下,物業的責任大小與物業的服務標準、物業服務費的收費水平是成正比的。那么物業公司是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物業僅需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突發狀況負責,當發生某一突發狀況后,物業企業首先需要判斷該突發狀況是否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如果該狀況并非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則物業無需承擔責任。以業主在小區散步摔倒為例,如果是雪后地滑,物業未及時清理積雪做好防滑工作導致業主摔倒,則物業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般情況下,物業的責任大小與物業的服務標準、物業服務費的收費水平是成正比的。關于物業公司是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物業企業在對小區進行日常服務過程中會碰到形形色色的突發狀況,這些突發狀況有的屬于物業責任范圍,物業應當主動擔責配合解決問題;有的突發狀況則不屬于物業責任范圍,物業沒必要無條件背鍋。
第一步:看區域突發狀況是否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內
《物業管理條例》第46條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范工作。發生安全事故時,物業服務企業在采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做好救助工作。
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物業僅需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突發狀況負責,當發生某一突發狀況后,物業企業首先需要判斷該突發狀況是否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如果該狀況并非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則物業無需承擔責任。如果該狀況確實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那么物業應當及時配合采取應急救助措施,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步:看時間突發狀況是否發生在物業免責或減責時間段
看突發狀況是否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是判斷物業應否承擔責任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但是僅憑這一點是不夠的,因為物業不是千手觀音,如果將發生在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所有突發狀況都歸結為物業責任,顯然對于物業是不公平的。因此,我們還需結合突發狀況發生的時間來判斷物業責任的有無與大小。
舉個例子,就房屋質量而言法律規定了質保期,在質保期內如果因房屋質量問題引起突發狀況,顯然開發商應當對此承擔主要責任。就其他突發狀況而言,一般在突發狀況發生后的合理時間內,物業是可以免責或減責的。
以業主在小區散步摔倒為例,如果是雪后地滑,物業未及時清理積雪做好防滑工作導致業主摔倒,則物業需要承擔相應責任。若業主摔倒發生在下雪過程中,或發生在夜間,物業尚來不及清理積雪,則物業甚至可以免責。
第三步:看合同物業服務合同是否就物業義務做出特別約定
《物業管理條例》第35條,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般情況下,物業的責任大小與物業的服務標準、物業服務費的收費水平是成正比的。采取五星級服務的小區,業主和物業在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時一般會對特殊情況做出約定,約定的目的旨在加重物業義務,保障業主權益。因此一些特殊狀況按照常理本不屬于物業責任,但如果物業在與業主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中做出了特殊約定,則物業有可能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催天下作為一家物業費收繳綜合服務商,響應國家號召,弘揚誠信文化,筑牢誠信基石,通過信用教育和科技賦能,依托匯法信用生態圈,創新模式、合法合規、文明高效地解決物業費收繳難題。在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信用體系目標之下,失信人欠款信息將被推送至風險預警系統,并向合作的金融機構、信用機構、政府信用平臺、信用大數據平臺開放,屆時銀行、小額貸款、征信機構、消費金融、電商平臺、商業企業及失信人的親友、工作伙伴等均有可能查看到失信人欠款不還的失信行為,讓失信業主在金融和生活中都處處受限、寸步難行,促使業主主動繳納物業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