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和內部效力如何

導讀:
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和內部效力如何債權轉讓有效成立后,即在讓與人、受讓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以債權轉讓通知為準,該通知不得遲于債務履行期。當債權人將其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事項通知債務人后,即使讓與并未發生或者讓與無效,債務人基于對轉讓事實的信賴而向該第三人所為的履行仍然有效,此即為表見讓與。那么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和內部效力如何。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和內部效力如何債權轉讓有效成立后,即在讓與人、受讓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以債權轉讓通知為準,該通知不得遲于債務履行期。當債權人將其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事項通知債務人后,即使讓與并未發生或者讓與無效,債務人基于對轉讓事實的信賴而向該第三人所為的履行仍然有效,此即為表見讓與。關于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和內部效力如何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和內部效力如何
債權轉讓有效成立后,即在讓與人、受讓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其中債權轉讓在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的效力,被稱為債權轉讓的內部效力;而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則被稱為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
一、債權轉讓的內部效力
1、法律地位的取代。債權轉讓生效后,在債權全部轉讓時,該債權即由原債權人(讓與人)移轉于受讓人,讓與人脫離原合同關系,受讓人取代讓與人而成為合同關系的新債權人,但在債權部分轉讓時,讓與人與受讓人共同享有債權。
2、從權利隨之轉移。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隨同債權轉移而一并移轉的從權利包括:擔保物權保證物權,定金債權,優先權(例如職工工資的優先受償權),形成權(如選擇權、催告權),利息債權,違約金債權和損害賠償請求權。
3、讓與人應將債權證明文件全部交付受讓人,并告知受讓人行使合同權利所必須的一切情況。對此民法典雖然未作規定,但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該義務構成讓與人的從給付義務,其中有關的債權證明文件包括債務人出示的借據、票據、合同。來往電*信等。應告知受讓人主張債權的必要情況,一般指債務的履行期、履行地、履行方式、債務人的住所、債權的擔保方式以及債務人可能會主張的抗辯等。此外債權人占有的債權擔保物,也應全部移交受讓的占有。
4、讓與人對其讓其的債權應負瑕疵擔保責任。由于債權讓與給一人后,又就同一債權讓與其他人,由此引起的債權讓與合同效力和債權歸屬問題。對此通說認為應按照以下規則處理:全部轉讓中的受讓人優于部分轉讓中的受讓人取得權利;已通知債務人的債權轉讓優先于未通知的債權轉讓。
二、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
債權轉讓的外部效力是指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以債權轉讓通知為準,該通知不得遲于債務履行期。在債務人收到債權讓與通知之前,對讓與人(原債權人)所為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即債務人仍以讓與人為債權人履行義務的,同樣可以免除其債務,受讓人不得以債權已經轉讓為由,要求債務人繼續履行,而只能要求讓與人返還所受領的債務人的履行。但債務人在收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即應將受讓人作為債權人履行債務,其對讓與人的履行不能構成債的清償,債務不能免除,仍須向受讓人履行,而讓與人如果仍然受領債務人的清償,則屬非債清償。債務人可以以不當得利請求返還。
2、表見讓與的效力。當債權人將其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事項通知債務人后,即使讓與并未發生或者讓與無效,債務人基于對轉讓事實的信賴而向該第三人所為的履行仍然有效,此即為表見讓與。
3、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債務人對受讓人的抗辯權包括:合同不成立及無效的抗辯權;履行期尚未屆至的抗辯權;合同已經消滅的抗辯權;合同原債權人將合同上的權力單獨讓與第三人,而自己保留債務時,債務人基于讓與人不履行相應債務而產生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等。
對于以上抗辯事由,不論是發生在轉讓前,或轉讓后,也不論是發生在轉讓通知前還是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均可主張。
4、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債務人仍然可以依法向受讓人抵消。如果對受讓也享有債權,也可以直接主張和受讓抵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