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頻發

導讀:
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頻發1.應對誠信缺失的問題,出借人在借款之前不僅要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還要考察對方的為人、信譽。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為了降低借貸風險,防止糾紛爭議,對于大額借款,最好要求借款人找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個人或單位來對其進行還款保證,必要時可以讓借款人以存單、有價債券、機動車、房產等個人財產作抵押,完善擔保或抵押手續,這樣即使借款人出現賴帳或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時,也可以通過行使擔保物權或抵押權來對自己的權益進行保護,避免損失。當自己無法避免借貸糾紛時,就要及時起訴,維護合法權益。那么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頻發。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頻發1.應對誠信缺失的問題,出借人在借款之前不僅要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還要考察對方的為人、信譽。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為了降低借貸風險,防止糾紛爭議,對于大額借款,最好要求借款人找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個人或單位來對其進行還款保證,必要時可以讓借款人以存單、有價債券、機動車、房產等個人財產作抵押,完善擔保或抵押手續,這樣即使借款人出現賴帳或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時,也可以通過行使擔保物權或抵押權來對自己的權益進行保護,避免損失。當自己無法避免借貸糾紛時,就要及時起訴,維護合法權益。關于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頻發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頻發
1.應對誠信缺失的問題,出借人在借款之前不僅要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還要考察對方的為人、信譽。如果對方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入不敷出,根本沒有償還的能力;或是對方多處借款,以借款維持生計;或是對方正在從事一種風險性很大生意活動,有可能破產;或是對方有過“賴帳”的劣跡,不能按時、足額還款;或是對方借款后可能不按照約定使用借款,而是以更高的利息在轉借他人等一些信譽上污點,就要堅決拒絕,切莫因為是親戚、朋友或接受小恩小惠而盲目借款。同時出借人還要問明對方借款的用途,如果對方借款后可能從事不法的行為,也堅決不能借款,不然借款后不能及時得到受償,受害的還是自己。
2.不要輕信高額利息承諾的借貸。特別要注意以下四個關于借款高額利潤的問題:
(1)借貸雙方約定的利息高于法律規定的部分是無效的,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十條 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是總計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
借貸行為發生在2019年8月20日之前的,可參照原告起訴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確定受保護的利率上限。
(2)注意識別非法集資和民間借貸的特征,防止陷入融資陷阱。
(3)明白通過購買基金、政府債券、企業債券等方法也可以收到較高的利潤,同時承擔較小的風險。并不一定要通過借款高額利潤去獲得投資收益。
(4)要了解到想達到“錢生錢”的目的,要靠自身經營去致富,防止不良的借貸問題,不要過度依賴高額借貸獲利。
3.要認識到擔保和抵押的重要性
文中講到農村借貸中對擔保、抵押的重視不夠,審理中很難看到有擔保、抵押等擔保人也沒有償還能力,形同虛設,沒有真正起到承擔連帶還款責任的擔保作用。為了降低借貸風險,防止糾紛爭議,對于大額借款,最好要求借款人找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個人或單位來對其進行還款保證,必要時可以讓借款人以存單、有價債券、機動車、房產等個人財產作抵押,完善擔保或抵押手續,這樣即使借款人出現賴帳或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時,也可以通過行使擔保物權或抵押權來對自己的權益進行保護,避免損失。
4.要訂立規范的借款合同,并妥善保管
出借人在借款時,要充分考慮借款人到期不能還款時的應對措施,因此不要礙于面子、人情、關系等因素,一定要與借款人簽訂規范的借款合同或讓借款人書寫借據,最好同時簽訂擔保、抵押、質押合同,并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所憑據。
完整的借款合同包括以下內容: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姓名(要與身份證或戶口本上的姓名相一致),借款用途,借款金額(注意要有大寫,并且大小寫要一致),借款時間和還款時間(要據提到某年某月某日),有息借款雙方約定的利率,還款方式和違約責任等;沒有單獨簽訂擔保、抵押、質押合同的,可在借款合同中增加保證人一欄,或者增加抵押、質押物品清單一欄。最后還要雙方當事人簽字畫押、各執一份。
最后,還要提醒出借人的是注意催要,及時起訴。雖然老百姓常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不講信用的人。因此,當借款人沒有按時、足額還款時,出借人就要注意催要,提醒借款人,催告其在合理的期限內返還借款。當自己無法避免借貸糾紛時,就要及時起訴,維護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