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怎么處理?自行車交通法規與事故處理方案有哪些?

導讀:
有爭議的報警2.機動車與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有證據證明自行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機動車已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那么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怎么處理?自行車交通法規與事故處理方案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有爭議的報警2.機動車與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有證據證明自行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機動車已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關于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怎么處理?自行車交通法規與事故處理方案有哪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自行車交通法規
一、自行車的通行規定
1.自行車與機動車一樣實行右側通行
2.道路劃分有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即各行其道。
3.有自行車道的應當在自行車道內行駛
4.沒有自行車道的應當靠行車道的右側(距右邊1.5米內)行駛
5.有自行車道但被占用無法通行的可借用相鄰的機動車道通行并在駛過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駛回自行車道
6.自行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行駛。
市區道路左邊為機動車主道中間為機動車輔道右邊為行人、非機動車道。
行人/非機動車道左邊為非機動車道右邊為行人道。
混合道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均有路權一般的大型立交橋下都設有混合道。
二、自行車橫過機動車道的規定
1.在未設置非機動車信號燈和人行橫道信號燈的路口自行車和行人應當按照機動車信號燈的表示通行
2.應當下車推行通過(相當多的騎友都做不到這一點但這確實是法規規定的事實)
3.有人行橫道或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行人過街設施通過(自行車遭遇天橋是有點痛苦但我們的體力不都是杠杠的的嗎)
4.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后直行通過
5.立交橋下的混合隧道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均可通行
6.人行天橋自行車可推行通過。
三、自行車其他規定
1.自行車載貨高不得超過離地1.5米寬左右各不得超車把0.15米長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后不得超出車身0.3米(這些距離請把握好)
2.不得載人12歲以下兒童例外(這一條出乎意料吧?)
3.獨輪自行車或2人以上騎行的自行車不得上路(原來這種車不可以上路囧)
4.未滿12周歲不得獨自騎行上路(基本上可以當作是小學生不可以)
5.不得醉酒駕駛(放在自行車這里也一樣道理)
6.不得牽引、攀扶其他車輛不得扶身并行、雙手離把騎行(哈哈還記得我們放肆張揚的青春年少么?像少年啦飛馳)
7.不得加裝動力裝置(滿大街裝了馬達的自行車突突突這點確實該下力度檢查一下禁止!)。
四、相關處罰
1.騎自行車違反交通安全法的可處警告或罰款550元拒絕接受罰款的可扣留自行車
2.騎自行車違法被交警查獲騎車人無自行車合法來源證明的交警可以扣留自行車。
五、交通事故
1.機動車與自行車、自行車與自行車或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事實成因清楚的應先撤離現場再協商賠償。有爭議的報警
2.機動車與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非法律責任)但有證據證明自行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機動車已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
六、交通事故認定原則
1.一般遵從路權原則和安全原則。
2.路權原則即各行其道。有明確規定交通參與者應遵守的屬低級原則
3.安全原則即行為責任意識。沒有明確具體規定但行為人應預見到行為后果的屬高級原則
4.一般來說違反低級原則的責任大違反高級原則的責任小。
七、事故責任的認定
1.交警是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事故所起的作用及過錯程度定責的
(1)一方過錯全責
(2)雙方過錯根據過錯的作用、程度定主次、同等責任
(3)各方均無過錯屬意外各方均無責
(4)一方故意他方無責。
2.無法認定事故過錯責任的事故認定書只載明已知事故情況、事實
3.事故認定書是交警對事故成因、過錯責任的認定和行政裁決的法律文書可作為法庭證據使用可作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的依據。
八、事故損害賠償問題
1.事故損害賠償有三種方式雙方自行協商、交警調解、法院裁定。
2.輕微事故可雙方自行協商賠償
3.一般事故若雙方同意由交警調解的雙方應書面向交警申請
4.憑交警的事故認定書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調解生效后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