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先向縣級以上工傷認定辦公室(設在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待醫療終結后且在認定為工傷后,再向工傷認定辦公室申請傷殘等級鑒定,待傷殘等級鑒定出來后,再按傷殘等級標準對照工傷管理條例相關賠償標準向用工單位或工傷管理辦公室要求賠償;若工傷管理部門在責令用工單位依法對勞動者進行賠償時用工單位不賠償,那就要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仲裁不成功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終維護的合法權益。《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九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
答工程資質在哪個部門辦理要根據等級來劃分,不同的資質等級對應不同的申報部門。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劃分為四個等級。工程資質是一個公司從事某項工程作業的資格,法律要求有相應的資質之后才可以承接工程作業。《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第九條 下列建筑業企業資質,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許可:1、施工總承包資質序列特級資質、一級資質及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2、專業承包資質序列公路、水運、水利、鐵路、民航方面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及鐵路、民航方面的專業承包二級資質;涉及多個專業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第十條 下列建筑業企業資質,由企業工商注冊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許可:1、施工總承包資質序列二級資質及鐵路、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2、專業承包資質序列一級資質(不含公路、水運、水利、鐵路、民航方面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及涉及多個專業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3、專業承包資質序列二級資質(不含鐵路、民航方面的專業承包二級資質);鐵路方面專業承包三級資質;特種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第十一條 下列建筑業企業資質,由企業工商注冊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許可:1、施工總承包資質序列三級資質(不含鐵路、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2、專業承包資質序列三級資質(不含鐵路方面專業承包資質)及預拌混凝土、模板腳手架專業承包資質;3、施工勞務資質;4、燃氣燃燒器具安裝、維修企業資質。
-
答返簽號就是返簽證的號碼。返簽證,指由邀請人為出訪人員在前往國國內的出入境管理部門辦好簽證批準證明,然后連同申請人的護照及填寫的申請表格、照片等材料一起呈送前往國駐華使館。駐華使領館只憑批準材料,在申請人的護照上簽證,不須再向其國內移民部門申請。返簽證的規格形式雖然各國各有不同,但一般只要獲得了返簽證就意味著入境獲得批準,護照送交前往國駐華使館后,也不需要太長的簽證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七條 經國務院批準,公安部、外交部根據出境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對留存出境入境人員的指紋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作出規定。外國政府對中國公民簽發簽證、出境入境管理有特別規定的,中國政府可以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等措施。
-
答高鐵占地補償標準是按照水田、旱田以及青菜地的標準來分別進行賠償,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
答土地征收程序法律規定有:發布擬征地通告,組織聽證;進行地籍調查,登記確認地上附著物;擬定一書四方案,發布征地公告;擬定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征地補償登記;根據群眾意見修改補償安置方案,落實征地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
答勞務分包指計件或者計時的方式把工程的勞務分包給勞務承包人,由工程承包人支付勞務報酬。也就是:甲施工單位承攬工程后,自己買材料,然后另外請乙勞務單位負責找工人進行施工,但還是由甲單位組織施工管理。勞務分包是現在施工行業的普遍做法,也是法律允許的。但是禁止勞務公司將承攬到的勞務分包再轉包或者分包給其他的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報酬。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第六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