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訴訟受害者為什么難獲賠償

導讀:
家庭暴力案件難度:取證難,認定難,賠償難。法官表示,由于夫妻關系的特殊性以及家暴的突發性,對行為過程和損害結果進行證據保全存在較大困難。第三是獲得賠償難。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處死刑。根據法律法規,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同樣觸犯刑法,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那么家暴訴訟受害者為什么難獲賠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家庭暴力案件難度:取證難,認定難,賠償難。法官表示,由于夫妻關系的特殊性以及家暴的突發性,對行為過程和損害結果進行證據保全存在較大困難。第三是獲得賠償難。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處死刑。根據法律法規,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同樣觸犯刑法,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關于家暴訴訟受害者為什么難獲賠償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家庭暴力特點:多因家庭瑣事,多為男方施暴。
據統計,2011年至2013年,某市一中院以判決方式審結的離婚糾紛和離婚后財產糾紛共計90件,其中有19件當事人主張存在家暴行為,但法院經審理認定存在家暴的僅為5件。
在前述的19件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中,男方施暴的案件為17件,占比約90%。調查顯示,因家庭瑣事引發的家暴案件有15件,占涉及家暴案件數量的比例達78.9%。
家庭暴力案件難度:取證難,認定難,賠償難。
據某市一中院調研分析,審理家庭暴力案件存在三難。首先是當事人取證難。法官表示,由于夫妻關系的特殊性以及家暴的突發性,對行為過程和損害結果進行證據保全存在較大困難。在前述19件涉家暴的案件中,有報警記錄的只有5件。此外,施暴方在訴訟中一般拒不承認,也給當事人舉證造成困難。
其次是法院認定難。當事人主張存在家暴并提交給法院的證據主要是受傷部位的照片、診療材料等,有報警記錄比較少,且均屬間接證據。而病歷等材料即便記載傷情系家暴所致,也因系傷者的陳述而使記載具有主觀性,故法院難以認定其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第三是獲得賠償難。鑒于法院認定存在家暴的案件比例不高,而且即便予以認定,判定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數額亦較低。
家庭暴力維權對策:提高當事人維權意識。
對于家暴現象,除了法院應依法適當提高賠償額度,提升違法成本,加大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保護力度外,作為受害人,應提高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面臨家暴時,當事人應及時求助、報警,受害人遭遇家庭暴力后應有意識地收集、保存證據,為日后維權提供便利。
家庭暴力的責任后果面面觀
根據解釋,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家庭暴力是一種侵犯人權、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實施這種行為的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實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貶低其他家庭成員人格,破壞其名譽,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應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處死刑。
根據法律法規,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同樣觸犯刑法,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延伸閱讀:
■家庭冷暴力可以離婚嗎?
■家庭冷暴力如何取證?
■因家庭冷暴力起訴離婚能要求精神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