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大意的過失要負刑事責任嗎

導讀: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那么疏忽大意的過失要負刑事責任嗎。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要負刑事責任嗎
不一定法律規定情況才負刑事責任。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疏忽大意的過失法犯罪怎樣認定
第一由于事件已經發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已清楚地展現出來故司法工作人員不應由此逆推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正確的方法是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第二不能因為結果嚴重就斷定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行為人能否預見結果發生與實際發生的結果是否嚴重具有一定聯系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結果嚴重的行為人就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凡是結果不嚴重的行為人便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第三行為人在實施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有時也會發生行為人所不能預見的結果不能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是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就斷定他能夠、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一切結果。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