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變更后所具有的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導讀:
賠償損失,是指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違約人應依法向對方作出經濟賠償。定金罰則也是一種違約責任承擔方式。無論是發包人,還是承包人,只要其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都將構成違約行為。針對不同性質的違約行為,債權人有權依照《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要求違約的債務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勘察、設計、施工單位一方為承包人,建設單位一方為發包人。說明只要是合同中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必須遵守,這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體表現。按照合同是否履行與履行狀況,違約行為可分為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那么施工合同變更后所具有的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賠償損失,是指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違約人應依法向對方作出經濟賠償。定金罰則也是一種違約責任承擔方式。無論是發包人,還是承包人,只要其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都將構成違約行為。針對不同性質的違約行為,債權人有權依照《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要求違約的債務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勘察、設計、施工單位一方為承包人,建設單位一方為發包人。說明只要是合同中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必須遵守,這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體表現。按照合同是否履行與履行狀況,違約行為可分為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關于施工合同變更后所具有的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繼續履行,又稱實際履行或強制履行,是指當事人一方違約的,對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作出判決或裁決,強迫違約人按照合同履行義務。
停止違約行為,是指當事人一方違約的,對方可以要求其停止違約行為;違約人也應當主動停止違約行為;人民法院有權責令違約人停止違約行為。
賠償損失,是指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違約人應依法向對方作出經濟賠償。賠償損失是典型的補償方式。
支付違約金,是指當事人一方違約時,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根據性質不同,違約金可分為懲罰性違約金和賠償性違約金;根據來源不同,違約金又可分為約定違約金和法定違約金。
定金罰則也是一種違約責任承擔方式。定金是指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給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對于債權的擔保作用主要體現為定金罰則,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此外,還可采取其他一些補救措施,包括:防止損失擴大、暫時中止合同、要求適當履行、解除合同以及行使擔保債權等。
根據建設工程合同,承包人應當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程建設,發包人應當及時檢查驗收并支付工程價款。無論是發包人,還是承包人,只要其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都將構成違約行為。針對不同性質的違約行為,債權人有權依照《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要求違約的債務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包括勘察、設計、施工合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一方為承包人,建設單位一方為發包人。建設工程合同是承發包雙方在平等自愿基礎上訂立的明確權利義務的協議,是雙方在建設實施過程中遵循的最高行為準則。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說明只要是合同中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必須遵守,這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體表現。任何合同義務的不履行,都是對合同規定的違反,都將構成違約。違約行為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可作如下分類:按照是否完全違背締約目的,違約行為可分為根本違約和非根本違約。
按照合同是否履行與履行狀況,違約行為可分為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不履行是指債務人不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不適當履行,又稱不完全履行,是指債務人履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不履行進一步可分為履行不能和拒絕履行,履約不能屬于債務人客觀上無法履行義務,拒絕履行屬于債務人能夠履行義務而主觀上不履行。不適當履行進一步可分為瑕疵履行和加害履行。按照是否造成侵權損害,違約行為可分為瑕疵履行和加害履行。瑕疵履行是指因債務人的履行有瑕疵,致使履行本身的價值或效用減少或喪失;加害履行是指債務人的履行不僅有瑕疵,而且瑕疵還導致債權人的其他權益受到損害。按照遲延履行的主體,違約行為可分為債務人給付遲延和債權人受領遲延。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九部委聯合編制的《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中的通用合同條款的規定,除專用合同條款另有約定外,在履行合同中發生以下情形之一,應按照本條規定進行變更。(1)取消合同中任何一項工作,但被取消的工作不能轉由發包人或其他人實施;(2)改變合同中任何一項工作的質量或其他特性;(3)改變合同工程的基線、標高、位置或尺寸;(4)改變合同中任何一項工作的施工時間或改變已批準的施工工藝或順序;(5)為完成工程需要追加的額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