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及賠償

導讀:
交通事故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及賠償殘疾賠償金作為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人身損害致殘的受害人的財產賠償,其目的是補償受害人在未來的生活中收入減少或者完全喪失而遭受的損失。采取一次性賠償方法,如果被害人的存活超過確定的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計算基數的。那么交通事故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及賠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及賠償殘疾賠償金作為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人身損害致殘的受害人的財產賠償,其目的是補償受害人在未來的生活中收入減少或者完全喪失而遭受的損失。采取一次性賠償方法,如果被害人的存活超過確定的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計算基數的。關于交通事故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及賠償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及賠償
殘疾賠償金作為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人身損害致殘的受害人的財產賠償,其目的是補償受害人在未來的生活中收入減少或者完全喪失而遭受的損失。如果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的調整。
1.殘疾賠償金的計算標準
我國有關法律、司法解釋對人身傷殘的賠償按照受害人的居所作了不同規定。具體地說,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適用不同的賠償標準。關于傷殘賠償金的計算標準有兩個標準,即城鎮居民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計算標準,農村居民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計算標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根據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平均負擔系數計算出來的個人年均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根據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除以平均負擔系數計算出來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2.殘疾賠償金的賠償年限
傷殘賠償金的計算期限為20年。但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3.殘疾賠償金的賠付方式
通常的侵權賠償方法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定期金賠償,一種是一次性賠償。殘疾賠償金賠償的不是現實的損失,而是將來一可能發生的支出的損失,所以,其是對將來的賠償。定期金賠償就是判決確定每年賠償的數額,受害人活多少年,就賠償其多少年,這樣比較公平合理。但是定期金賠償存在風險問題,賠償人是否一直有能力進行賠償是最大的問題,這個風險要靠賠償人提供切實可靠的擔保來解決。采取一次性賠償方法,如果被害人的存活超過確定的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實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該費用5至10年。
4.農村居民的殘疾賠償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的規定,可按以下步驟確定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
(1)首先確定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基數。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計算基數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受訴法院所在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這對保護殘疾受害人更為有利。例如,四川農民到北京來打工,在北京地區遇到交通事故殘疾,其向北京的法院提起賠償訴訟,則應當依照北京市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計賠,而不是依照四川的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標準計賠。另外,有關司法解釋還規定,如果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這一規定顯然也是為了保護受害人的權益。同時,“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國家統計部門根據有關規定依法確定的,是一個固定的數值。按規定,政府統計部門應當在一個統計年度結束后的一定時間內,公布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其中包括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因此,殘疾賠償金的權利人可以通過一定方式查閱相關資料,以確定“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確切數據。
(2)確定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按規定,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為自定殘之日起按20年計算。但是,如果農村居民在定殘之日已滿60周歲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也就是說,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最長為20年,最短為5年。另外,如果賠償義務人以定期金的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確定,不受上述5至20年賠償期限的規定限制。
(3)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確定賠償系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只是原則性要求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確定相應的賠償金額,并沒有具體規定應當如何具體確定相應的比例關系。當事人應當參照《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及相關規定予以確定。但是,如果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4)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賠償系數×賠償年限。
5.城鎮居民傷殘的殘疾賠償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規定,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可按以下步驟確定:
(1)確定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基數。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計算基數。其立法精神以及具體內容與上述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基數的確定基本一致。
(2)確定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的確定與上述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期限的確定方法基本一致。
(3)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確定賠償系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只是原則性要求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確定相應的賠償金額,并沒有具體規定應當如何具體確定相應的比例關系。在實踐中,一般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的規定,將傷殘等級分為X、IX、VIII、vII、VI、V、IV、III、II、I級,從而相應地確定賠償系數分別為10%、20%、30%、40%、50%、60%、70%、80%、90%、100%。但是,如果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4)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賠償年限×賠償系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