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交通事故導致行人死亡賠償金計算

導讀:
按法律的規定,死亡賠償金應當按照受理訴訟的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計算。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受害人如果有需要其扶養的人,賠償義務人要賠償受害人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扶養費的計算依據是受訴法院上一年度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調度不當是早期造成鐵路事故最常見的因素,容易導致后車過早闖入前車行駛區間,大多數列車的追尾和相撞都與此有關。那么鐵路交通事故導致行人死亡賠償金計算。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按法律的規定,死亡賠償金應當按照受理訴訟的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計算。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受害人如果有需要其扶養的人,賠償義務人要賠償受害人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扶養費的計算依據是受訴法院上一年度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調度不當是早期造成鐵路事故最常見的因素,容易導致后車過早闖入前車行駛區間,大多數列車的追尾和相撞都與此有關。那么鐵路交通事故導致行人死亡賠償金計算。關于鐵路交通事故導致行人死亡賠償金計算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受害人如果有需要其扶養的人,賠償義務人要賠償受害人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扶養費的計算依據是受訴法院上一年度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被扶養人是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是無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的,計算二十年,被扶養人年齡超過六十周歲的增加一歲減少一年,年齡超過七十五周歲的計算五年。被扶養人有數個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應當承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多人時,賠償義務人的賠償上限為上一年度人均消費性支出。
調度不當是早期造成鐵路事故最常見的因素,容易導致后車過早闖入前車行駛區間,大多數列車的追尾和相撞都與此有關。2011年發生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調度混亂。隨著電子信息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鐵路調度系統已今非昔比,新建高速(含快速)鐵路線上的動車組列車因調度失誤造成重大鐵路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火車速度快質量大,過彎需強大向心力。如果超速行駛,列車重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將無法給列車提供足夠向心力,列車就會擠壓外軌引發脫軌事故。2005年發生的4·25日本兵庫縣JR福知山線城鐵脫軌事故和2013年發生的7·24西班牙列車脫軌事故都因列車在彎道上超速行駛導致。現今我國鐵道部要求運營列車降速行駛,運行車速明顯低于鐵路的速度設計標準,嚴防超速事故。
傳統鐵路,其沿線大多經過人跡稀罕、地勢險要的山川河流,是地質災害出現的溫床。一旦因自然災害造成橋梁垮塌、隧道坍塌就極易導致列車脫軌、掩埋或墜崖。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就是由大渡河支流利子依達溝爆發泥石流沖垮鐵路橋造成的。隨著橋隧工程技術以及衛星監測技術的成熟,這類事故被有效遏制。
火車質量大,即使是幾十公里的車速也具有很大慣性,剎車距離很長。如果鐵路系統設備出現故障失靈,極易引起調度混亂,最終導致司機無法確認前方路況而引發追尾或相撞事故。2006年發生的京九鐵路4·11旅客列車追尾事故,就是因信號燈故障引起司機誤判釀成的悲劇。溫州動車事故起因也是信號燈設備出現故障。高鐵系統對設備依賴程度更高,所以,減少設備故障率并增加多重更可靠的應急設備是高鐵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高速列車如同民航飛機,一旦有零件出現故障,比如松懈、變形或脫落等,都可能導致列車顛覆。1998年的德國艾須德高鐵車禍,就是因車輪外層殼變形脫落至鐵軌上,并卡住了鐵路岔道導致列車脫軌。高速列車及其高速軌道是集大量復雜精密零件為一體的設備,運作環境極端,增加了機車車輛檢修和鐵路軌道養護的難度。
鐵路養護人員違規施工是導致列車撞軋行人的常見起因,如2008年的膠濟線1.23重大路外交通事故。現階段鐵路沿線的防護措施都比較完善,加之大面積采用高架橋,一定程度上防止外面行人闖入軌道。
違規操作是現階段導致鐵路事故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包括上述幾個例子,基本都與違規操作緊密相關。今天的科學技術很發達,鐵路一系列的安全保護系統常是多層的,如果嚴格按照規章流程操作,即使某一環失誤也能及時發現并糾正。2008年發生的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的起因就是盲目修改運器數據、用文件代替限速調度指令、漏發臨時限速指令等一系列違規操作,最終導致列車超速過彎顛覆相撞。違規操作是各國鐵路安全要面對的棘手問題之一,它具有鮮明的突發性、偶然性和隱蔽性。德國艾須德高鐵事故根本原因就是工程師僅僅用肉眼而沒用金屬探測儀確定車輪的金屬疲勞,否定了之前大量乘客和機務人員早就察覺到的隱患,釀出惡果。違規操作的行為繁雜多樣,包括誤操、睡覺、誤判、遺漏、篡改、指令信息延遲以及各種擅自主張的行為等。
火車一旦發生事故后,會因周邊或列車自身環境而極易激發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傷亡,比如火災、電擊、橋隧坍塌、滑坡、墜車以及其他列車陸續相撞等。2004年朝鮮龍川火車站爆炸事件就是典型例子。為了防止二次事故發生,科學家們不斷改進火車的車身結構和內部材料,并盡可能減少鐵路沿線環境的險惡程度,增配滅火器、天窗等救生輔助設施以備不時之需。
乘客攜帶易燃易爆、劇毒腐蝕等危險品上車亦是引發鐵路事故的一大因素,常見于恐怖襲擊。目前我國各車站的進站安檢工作和設備都比較完善,加之火車票實名制等措施,有效防止了這類事故的發生。
天氣是影響交通安全最普遍的因素,即使是大而笨重的火車也不例外。我國曾經發生過不少雷擊導致電力動車組列車中途停運的事故案例,包括溫州動車事故在內。2008年中國雪災導致京廣鐵路上的電力設備損壞嚴重,致使電力機車無法運行,引起春運期間空前的旅客滯留。另外,惡劣天氣也容易引發地質災害進而導致橋隧坍塌以及鐵路損毀。8·19四川廣漢列車墜河事故就是典型例子,所幸處置及時,應急有力而避免傷亡。隨著我國衛星監測和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惡劣天氣面前,鐵路運營安全得到較可靠的保障。
火車載客量大、車身質量大、速度快,加之沒有安全帶以及車廂內大量行李,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很大的傷亡。即使是幾十公里的相對碰撞都足以造成幾十人乃至上百人遇難,其生命危害程度遠大于公路交通事故。
一輛列車的機車(火車頭)和各車廂或車皮以及沿線各種道路和供電設備,造價都非常高。每次事故必然帶來數以萬計乃至億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旅客的財產損失也是難以估量和承受的。事故間接損失更難以衡量。
鐵路運輸干線是很多大國的經濟動脈,它的安全高效運營時刻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和行政能力。重大鐵路事故會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和信譽度,也會在國際社會上產生相當惡劣的影響。
每一場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都會同時打擊該國內外的鐵路市場,主要表現為國內選擇火車旅行的乘客數量減少、鐵路建設步伐減緩、國外取消或減少相應的列車制造訂單或鐵路承包項目等。
鐵路網密度不像公路網這么密集,不可能像汽車這樣遇到高速塞車改舊道、遇到國道塞車改支路這么自由應對。干線鐵路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就會導致整條鐵路線的運輸較長時間中斷,造成一系列交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