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權公證書怎么辦理流程

導讀:
有關農村宅基地上房屋繼承的法律規定公民的房屋屬于個人的合法財產,按照我國《民法典》的規定是可以繼承的。不論是農村村民,還是城市戶口的公民,都可以按照《民法典》的規定享受繼承權,并且有權按照個人的意愿處置個人所有的房產。但是城市戶口的公民在繼承農村房屋時還要受到《土地管理法》的限制。那么繼承權公證書怎么辦理流程。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的規定,宅基地是農民基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而享有的用于修建住宅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民無須交納任何土地費用即可取得,是一種福利性質的,一般來講不能繼承。,那么繼承權公證書怎么辦理流程。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進行繼承權公證的方式:首先,當事人應當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公證申請。然后,公證機構依法審查申請材料。最后,經審查通過的,由公證機構自受理公證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向當事人出具公證書。
二、房產繼承公證費用多少?
證明財產為繼承、贈與的,接受益人按金額總數收費:
(1)不滿1萬元的,按1%收費,但最低收費10元;
(2)1萬元以上的,按2%收費。
房產證過戶辦理所需材料:
房產證過戶材料:
(1)登記申請書;
(2)申請人身份證明;
(3)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房地產權證書;
(4)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
{調取一級分類欄目}法律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
第三十條
公證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提供的證明材料真實、合法、充分,申請公證的事項真實、合法的,應當自受理公證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向當事人出具公證書。但是,因不可抗力、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期限內。
第三十五條
公證機構應當將公證文書分類立卷,歸檔保存。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等重要的公證檔案在公證機構保存期滿,應當按照規定移交地方檔案館保管。
有關農村宅基地上房屋繼承的法律規定
公民的房屋屬于個人的合法財產,按照我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規定是可以繼承的。不論是農村村民,還是城市戶口的公民,都可以按照《民法典》的規定享受繼承權,并且有權按照個人的意愿處置個人所有的房產。
但是城市戶口的公民在繼承農村房屋時還要受到《土地管理法》的限制。城市公民只能繼承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而對支撐此房屋的宅基地是不可以作為遺產繼承的。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的規定,宅基地是農民基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而享有的用于修建住宅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民無須交納任何土地費用即可取得,是一種福利性質的,一般來講不能繼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則屬于公民個人財產,可以繼承。
對于所繼承的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問題,實踐中通常分情況處理。如果繼承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可以經批準后取得被繼承房屋及其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請條件,則可以將房屋賣給本村其他符合申請條件的公民,如果不愿出賣,則該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擴建,待處于不可居住狀態時,宅基地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
繼承人如果是城市居民,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情形處理。也就是說,按照法律規定的地隨房走的原則,城市居民可以基于房屋所有權而繼續使用宅基地,但是不得進行翻建、改建、擴建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