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有什么意義?

導讀:
公益訴訟一般不同于其它的訴訟程序,對于此類刑的訴訟一般都是有獨特的特征,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區分,執法人員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處
公益訴訟一般不同于其它的訴訟程序,對于此類刑的訴訟一般都是有獨特的特征,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區分,執法人員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從而更好的保障受害者了的合法權益,那么公益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意義是什么?
一、公益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意義是什么?
1、附帶民事訴訟有利于正確處理刑事案件。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中一并解決民事賠償問題,有利于全面查明被告人的行為到底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應當判處何種刑罰。因為在許多刑事案件,如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以及侵犯財產罪的許多案件中,被告人的行為是否造成物質損害以及造成物質損害的程度,是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決定性因素。
2、附帶民事訴訟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其一,實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司法機關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過程中必須同時收集證明被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據,這有利于減輕被害人在民事賠償部分本應承擔的舉證責任,從而降低被害人獲得賠償的難度。其二,規定司法機關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過程中必須一并解決其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有利于及時彌補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害。因為如果不實行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害必須等到刑事案件結束后再向民事審判庭提起訴訟,這樣往往會因為時過境遷,導致有關損害事實難以查清,或因被告人將財產轉移、隱匿,導致損害賠償難以實現。
3、附帶民事訴訟有利于正確執行中國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在處理刑事案件過程中一并解決民事賠償問題,有利于查明被告人對其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害的態度,從而正確判斷被告人是否悔罪及悔罪的態度,判斷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這對于在定罪量刑時正確執行中國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概念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但古羅馬法亦包括有利害關系的人。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會有利于正確的處理刑事案件并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利等意義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征在上文中也有提及,有需要的可以直接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