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有訴訟期限嗎

導讀:
在現實社會中如果人們的行為觸犯了國家法律甚至威脅到他人的生命的時候是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的,有的甚至會被判死刑。在判刑過程中是要經過相關的程序的,面對這樣的情況,那么對于死刑是否有訴訟期限呢?下面就由大律網小編為大家解答相關的內容。
一、死刑有訴訟期限嗎
死刑案件有追訴期限,但不是訴訟期限,訴訟期限適用民事糾紛案件,可能判處死刑的刑事案件,追訴期限是經過20年,經過20年認為仍然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批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第八十八條【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二、死刑復核的方式有哪些
在死刑復核權回收之后,應當根據訴訟的規律設計完善死刑復核程序,盡管其不同于一審、二審程序,但可以進行訴訟化改造。可以根據案件的情況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一是對于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的,以及雖然提出了上訴或者抗訴,但不是針對事實認定而是針對法律適用或程序問題的案件,法院可以采用非開庭的方式進行審理,但即使非開庭審理仍必須包括審查書面卷宗材料、訊問被告人和聽取公訴機關、辯護人的意見等內容;
二是對于一審判處死刑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檢察機關提出抗訴,并且是針對事實認定提出的案件,法院應當采用開庭審理的方式,即在確定的時間吸收檢察機關、被告人、辯護人以及其他必須參加的訴訟參與人共同參與復核程序。操作方式上可以采取形式面對面的直接審理和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遠程審理兩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