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腦震蕩屬于輕微傷還是輕傷?

導讀:
首診醫師、初次鑒定人員以及重新鑒定人員,一般不能在傷后半小時內接觸傷者,也就不能親自檢驗到傷者的意識障礙情況,有關意識障礙的資料主要來自于傷者就醫時的主訴和現場證人的證言,頭部損傷確證出現短暫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rdquo,傷后有無近事遺忘,可通過詢問當事人對事發的原因、經過以及對傷前的近事情景能否回憶進行間接判斷,但目前尚無客觀指標可供活體檢查,在司法醫學鑒定實際工作中這一標準較少采用,短暫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因頭部外傷后在相對較長時間內多數遺留外傷的征象如頭皮血腫、頭皮裂傷等,這是首診醫師或鑒定人員可以客觀檢驗的,但要注意拳腳等鈍性暴力作用于頭部時,往往并不留下頭部外傷的征象。
在民事糾紛上經常出現肢體沖突,導致在沖突中受傷,嚴重的時候出現很多病癥,常有的一個就是對腦部的重擊而造成的腦震蕩。腦震蕩不會讓受傷者馬上出現嚴重的臨床反應,但是對人體的損傷還是比較嚴重的,法規中也有對腦震蕩的詳細規定,那司法鑒定上腦震蕩屬于什么傷?
1、腦震蕩與《標準》的關系
腦震蕩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輕型腦損傷,無明確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腰穿、頭? 或 MPd檢查無異常發現。除了傷者主訴癥狀之外,目前尚無臨床診斷或鑒定檢驗的客觀指標,因此涉及腦震蕩的司法醫學鑒定也就顯得較為復雜和難以把握。為此,在《標準》第 8條中沒有直接把“腦震蕩”作為輕傷鑒定依據,而是特別強調“頭部損傷確證出現短暫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
2、腦震蕩的司法醫學鑒定主要是書證審查過程
腦震蕩意識障礙持續時間多數在數分鐘至十幾分鐘之問,最長不超過半小時。首診醫師、初次鑒定人員以及重新鑒定人員,一般不能在傷后半小時內接觸傷者,也就不能親自檢驗到傷者的意識障礙情況,有關意識障礙的資料主要來自于傷者就醫時的主訴和現場證人的證言。前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可能會夸大傷情,后者無專業醫學知識,不能準確判斷傷者“昏倒”是否真實。就是初次鑒定人員僅憑傷者就醫時的主訴或簡單依靠現場證人的證言作出鑒定結論,沒有對資料的客觀真實性進行審查,以至重新鑒定出現 46.4%。
3、如何“確證”短暫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
因頭部外傷后在相對較長時間內多數遺留外傷的征象如頭皮血腫、頭皮裂傷等,這是首診醫師或鑒定人員可以客觀檢驗的,但要注意拳腳等鈍性暴力作用于頭部時,往往并不留下頭部外傷的征象。
了解損傷機制有助于判斷是否發生意識障礙。
腦震蕩時意識障礙的本質是外力的沖擊波使腦干網狀結構受損,而腦干貼近?底的斜坡、蝶枕結構上,外力引起的骨性震蕩波容易造成腦干的損傷。額面部的骨板形態及各種竇腔能吸收較多的震蕩波,除了極大的外力之外,一般不會引起意識障礙;面部受外力作用致使頭部發生強烈旋轉時則易發生腦干損傷而出現意識障礙;面?頦部遭受外力作用,外力通過下頜的二支髁狀突經過顳骨下頜凹、巖部到達斜坡,是?骨一個完整的受力環,也是腦干受損的因素。
了解傷者當時對外界的認識,如詢問傷者昏迷多長時間?是誰送你去醫院的?了解傷者能否確切地回答當時處于“昏迷”中的問題,如:怎么倒下的?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誰叫你等。
了解受傷當時傷者能否維持自己的姿勢,如能靠墻站立,或者靠壁角保持蹲位不倒下等就不能確證有意識障礙。傷后有無近事遺忘,可通過詢問當事人對事發的原因、經過以及對傷前的近事情景能否回憶進行間接判斷,但目前尚無客觀指標可供活體檢查,在司法醫學鑒定實際工作中這一標準較少采用。
司法鑒定上腦震蕩屬于什么傷,其實并沒有確切的規定,主要原因是腦震蕩在醫學上也分很多種,并且不是很快就能鑒定完畢的,需要一個時期的觀察才能下結論腦震蕩對受害者的影響程度,因此在對于腦震蕩的鑒定要依據實際情況來定,避免出現任何一方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