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了事故車該如何維權

導讀:
買到了事故車該如何維權
買到了事故車該如何維權
依據合同內容的約定要求對方退款或者采取其他方式維權,要求其賠償。
首先,在購買二手車的時候,經銷商有沒有明確告知你車輛的真實情況,作為專業的汽車經銷商,這是其不可推卸的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要求增加賠償損失,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退一賠三”。
其次,若你有證據能夠證明你所購買的二手車為事故車,需要將該證據固定保存。最后,若與經銷商交涉無果或無法解決的,可以通過訴訟的方法要求退款并賠償。二手車交易,不管是通過平臺、二手車交易市場,還是通過個人與個人之間進行交易,可以要求賣方在合同中明確自己所售賣的二手車的真實情況。這樣一旦發現事故或隱瞞情況,賣方應當全額退款,并賠償買家損失,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買家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先行協商,也可以直接起訴賣方。
隱瞞車輛重要信息,賣家是否構成欺詐?
車輛行駛里程數是反映車輛真實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并進而決定交易價格及購車方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出售方未如實向購車方披露該重要信息,導致購車方作出錯誤決策,購車方可以要求撤銷合同并要求退還購車款及賠償損失;如果售車方屬于專業的二手車經營者,故意隱瞞所售車輛的重要信息,則構成欺詐,還需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向消費者增加賠償相當于購車款三倍的賠償金。
賣方隱瞞事故車真實情況 買方有權撤銷合同
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時,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原車主對交易車輛發生過交通事故應系明知,但在交易過程中未向購車方如實告知,可認定其對案涉車輛發生過較大交通事故的情況進行了隱瞞。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的規定,購車方有權要求撤銷該二手車買賣合同。
事故車所涉及的二手車買賣合同糾紛
總結近年來法院審結的二手車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同安法院發現,二手車行業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信息不對稱。汽車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技術含量較高,僅憑外觀無法判斷車輛的實際情況。車輛的維修記錄、保險賠付記錄等均保存于4S店、保險協會等行業內部,消費者無從查詢,導致購車人在交易車輛交付、過戶之后才能發現所購車輛可能存在的修改里程、重大事故、過火泡水等問題,進而引發訴訟糾紛。
二是欠缺公平公正的價格評估體系。
三是缺乏行業準入機制。目前從事二手車行業并無相應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有的二手車經營企業為了規避經營者責任,故意以親戚或員工個人名義與購車人簽署買賣合同,導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退一賠三”條款無法精確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