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合同的商業糾紛怎么解決

導讀:
商業合同糾紛的解決需要相關當事人運用法律手段,但最關鍵的是其權益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護。那么,沒有合同的商業糾紛怎么解決?下面看下大律網專業律師整理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沒有合同的商業糾紛怎么解決
1、協商
合同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2、調解
合同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如,一方或雙方是國有企業的,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上級機關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而不能進行行政干預。當事人還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機關、仲裁機構、法庭等進行調解。
3、仲裁
合同當事入協商不成,不愿調解的,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4、訴訟
如果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后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
商業地產買賣容易產生哪些糾紛
1、產權人的權利限制風險
產權人的權利限制通常是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否有權利來處置公司的商業地產項目,是否有權利代表公司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尤其是對國有商業地產項目的資產轉讓,是否經過法定程序,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會導致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
2、產權人的信用風險
對于收購方來說這是通常忽略的問題,產權人的良好的信用對于房地產受讓方來說相當重要,若產權人信用較差,公司財務狀況較差,很有可能會導致買賣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甚至會導致買賣失敗。
3、商業地產項目狀況風險
對于擬收購的商業地產項目,可能會存在預告登記、抵押、出典以及其他等等權利限制,從而使目標房地產無法完成交易過戶,另外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是否合法也將直接影響房地產交易。
4、優先購買權風險
作為商業地產項目的受讓方來說,必須了解其他第三人依法而享有的優先購買權,否則在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甚至辦理產權過戶后,第三人依法主張其優先購買權,而導致法院撤銷房地產買賣合同的風險。
5、資金安全風險
作為受讓方來說,不得不考慮資金安全問題,在現實案例中屢見商業地產項目交易失敗后,受讓方支付的首付資金,甚至全額資金得不到任何保障,而使投資血本無歸。
6、進房地產交易中心后的法律風險
在房地產登記部門受理雙方的轉讓申請后,通常需要20個工作日來審查房地產交易的資料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及相關房地產登記的要求,在此期間,該房地產的產權人依然為轉讓方,一旦轉讓方在此期間發生訴訟、仲裁、破產,該房地產都有可能被法院查封、凍結,從而會導致受讓方血本無歸。
7、交付階段風險
作為商業地產項目并購,不像一般的二手房買賣,交付階段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法律風險,比如該商業地產項目租約的處理問題、租約保證金的處理問題、租約續簽以及水電、物業管理是否結清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