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怎樣

導讀:
工作是大多數人每天都必須經歷的內容,在工作過程中生產活動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生了安全事故,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在自己的公司制度中,建立了安全的應急預案,保障了工作人員的安全并且減少了企業的經濟損失,那么生產過程中事故應急預案是怎么樣的呢?大律網精英律師總結了生產過程中相關法律知識,供大家參考。
1、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原則。
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首要任務,在事故未發生時充分做好預防工作;在事故發生后,立即營救受傷人員,組織撤離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專家、專業救援力量和人民群眾的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采用先進的檢測、檢驗、監測手段、救援裝備和技術,迅速控制事態,消除危害后果。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下,經貿局和有關企業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具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
3、屬地為主,分級響應的原則。
在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單位必須作出第一反應,果斷、迅速地采取應對措施,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先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有效處置,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切斷事故災害鏈,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同時,應立即向上級部門報告事故情況。上級部門迅速對事故作出判斷,決定應急響應行動。
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原則。
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一是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等手段實現本質安全,盡可能防止事故發生;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發生的情況下,通過預先采取的預防措施,達到降低或減少災害的影響。為此,平時要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搞好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各專業救援組織和群眾熟悉應急救援的基本技術、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識,提高應急響應系統的整體救援能力。
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區經貿局、各專業應急救援機構、應急支持保障部門、應急救援隊伍和生產經營單位組成。事故單位負責疏散人員,關停設施,組織技術人員研究應急措施,并配合有關部門工作。
5、預警預防機制
(1)生產安全事故監控與信息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報后,立即向公安110報警,同時報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緊急情況下現場有關人員或單位可越級上報。
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主要危害物質及危險源、事故性質、波及范圍、事故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2)預警行動
各企業生產安全應急機構接到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后,應迅速按照應急預案,組織專家對事故發生地的危害進行辯識評估,確定事故影響的范圍及可能影響的人數,從而對警情做出準確及時判斷,初步確定響應級別,并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則應急響應關閉。
6、應急響應
(1)分級響應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當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事發企業、區經貿局應立即啟動本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態發展,當事態超出其響應級別或事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應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對事故做出應急響應。企業負責實施應急響應的工作
(2)向周圍公眾發出危險或避險警告。
(3)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到傷害的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
(4)組織協調有關方面做好現場應急處置的保障和支援工作。
(5)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出現擴大和次生、衍生、耦合情況。
(6)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應急救援處置、事態評估情況和工作建議。
7、事故現場保護
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有關單位必須保護好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盡可能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8、應急救援人員安全防護
事故發生地有關單位應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規定,向應急救援人員宣傳必要的救援知識,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用具。應急救援人員須服從命令聽指揮,有序開展工作。當遇到可能威脅應急救援人員險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傷害時,應急救援人員要善于自我保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1、生產中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常見的有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
2、依據《刑法》規定,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安全生產法》加大了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最高可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此外根據不同情形分別給予撤職處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1、如果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了工傷保險,就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相關賠償費用。
2、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職工的賠償請求就只能向用人單位提出。
3、工傷賠償標準分為3類情況處理:
(1)一類:造成一般傷害的賠償
主要有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2)二類:造成傷殘的賠償
主要有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3)三類:造成死亡的賠償主要有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營養費、鑒定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