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非親生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

導讀:
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民法典》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那么民法典中非親生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民法典》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關于民法典中非親生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民法典中非親生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
民法典中規定,對于非親生子女,如果屬于收養或繼子女情況,一般是有法定的撫養義務的。
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里的父母與子女,是指有血緣關系的,即親生的。所以,對非親生子女,沒有法定的撫養義務。
但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民法典》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民法典》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者歧視。
繼父或者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于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
二、撫養費的承擔方式有哪些
1、由父母雙方協議
父母通過平等自愿協商,就撫養費的有關問題達成明確具體的協議,不損害子女的合法權益的,應予準許。但是,協議應當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不得損害子女的合法權益。為了防止父母雙方損害子女利益的發生,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應當認真根據雙方的經濟狀況、能力、子女的需要、當地的生活、教育水平等進行審查,如果協議不利于子女的,就不應準許。
2、由人民法院判決
雙方協議不成,或者其協議不予準許時,應由人民法院從保護子女合法權益、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出發,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依法做了判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