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人的確認怎么做

導讀:
因此,確定直接撫養人還需兼顧親屬間的合法權益與需求。我國《婚姻法》規定,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那么撫養人的確認怎么做。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因此,確定直接撫養人還需兼顧親屬間的合法權益與需求。我國《婚姻法》規定,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關于撫養人的確認怎么做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怎么樣確認撫養人?
以未成年子女為核心平衡權益確定直接撫養人。
1、確定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人必須以保護子女權益為優先條件,并兼顧親屬間的合理需求和權益平衡
關于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都確定了以身心健康為中心和重心的未成年人權益優先保護原則,這在確定直接撫養人糾紛中,尤顯得關鍵。不過,對家庭或父母而言,撫養未成年人不僅僅是義務,同時也是權利。尤其在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明顯、家庭與家族等觀念依舊強烈的某些地區或家庭,撫養未成年人家庭成員不單單是親權關系,同樣也是親屬間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對年長親屬而言,可謂“苦且幸福著”。因此,確定直接撫養人還需兼顧親屬間的合法權益與需求。1993年的《意見》也體現了這種精神和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對如何確定子女應該隨父或隨母一起生活作了列舉式和普法式的規定。但是,具體到個案的適用,還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保證有利于被撫養人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規定,要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即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其實質就是全面充分地保護他們的人格尊嚴和人格自由。該法還進一步規定了父母等監護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義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他們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狀態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預防和制止不良行為的發生。
離婚后確定撫養人的依據是什么?
我國《婚姻法》規定,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一條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