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鑒定是否在歧視非婚生子女

導讀:
首先,北京市公安部門要求未婚先孕者要做“親子鑒定”的內部規定,并非針對非婚生子女,而是另有目的——防止有人混水摸魚,將他人子女冒充自己“未婚先孕”的私生子女入戶。只要進行“親子鑒定”的是正規的機構,其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就能夠得到保障。進行“親子鑒定”,并不是強制不強制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提交證據的問題。至于說“隨意剝奪非婚生子女的‘隨父落戶權’”是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就更可笑——只要“親子鑒定”確認,有關部門就辦理入戶,何來隨意剝奪之說?北京市公安局的此項規定或許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并不存在“歧視”問題。關于親子鑒定是否在歧視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親子鑒定是否在歧視非婚生子女
親子鑒定并不等同于歧視非婚生子女。
親子鑒定技術,并非只限定非婚生子女,婚生子女也可以要求鑒定的,是確認父母與子女血緣關系的科學手段之一。且我國法律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
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只要進行“親子鑒定”的是正規的機構,其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就能夠得到保障。DNA“親子鑒定”作為一種遺傳學方法已經完全成熟,并在刑事案件的證據認定方面廣泛應用,為何不能將其應用于民事領域呢?
對于婚生子女,有關部門已通過相關法律文書(如出生證、戶口本)予以認定,而對于非婚生子女,有關部門憑什么認定,僅憑當事人本人的陳述嗎?進行“親子鑒定”,并不是強制不強制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提交證據的問題。至于說“隨意剝奪非婚生子女的‘隨父落戶權’”是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就更可笑——只要“親子鑒定”確認,有關部門就辦理入戶,何來隨意剝奪之說?
北京市公安局的此項規定或許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并不存在“歧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