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權糾紛發生的情況

導讀:
撤銷權糾紛發生的情況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并無直接支配的權利,只能對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得自由支配其財產。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詐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于擔保行為之中。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那么撤銷權糾紛發生的情況。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撤銷權糾紛發生的情況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并無直接支配的權利,只能對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得自由支配其財產。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詐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于擔保行為之中。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關于撤銷權糾紛發生的情況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撤銷權糾紛發生的情況
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并無直接支配的權利,只能對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得自由支配其財產。但當債務人與他人實施某種行為,使其作為債權擔保的責任財產不當減少,因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致使債權有不能實現的危險情形時,債權人可申請法院撤銷債務人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恢復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使債權得到確保。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務人實施損害債權的行為主要指債務人以贈與、免除等無償行為處分債權。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
債務人、第三人若以有償行為詐害債權,則以債務人實施行為時明知損害債權和第三人受益時明知其情形為限。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目前一些企業借分立以轉移財產,留個“空殼子”對付債權人,亦是一種詐害債權行為。詐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于擔保行為之中。例如,現有財產僅能或者已不夠清償現有債權,但債務人卻又將現有財產抵押、出質給新的債權人,害及其他債權人。詐害債權的行為應是
法律行為,倘若是事實行為,如債務人毀損財產,則無從撤銷。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