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欠董事長巨款的案例

導讀:
老羅就此詢問A公司財務經理,得到的答復是A公司因采購原材料缺少資金,于是向董事長個人借款。老羅打開了相關“其他應付款”的明細賬頁,發現3年來A公司欠董事長的資金從無到有,且有增無減。老羅馬上聯想到此前了解到的A公司貨款回籠情況良好,并不缺少資金周轉的情況。老羅不動聲色,打開了公司欠董事長485萬元“其他應付款”的所有會計憑證,發現485萬元雖然全部借記“銀行存款”,但實際上全部為現金繳款單。再三考慮后,老羅決定約談公司董事長。那么公司欠董事長巨款的案例。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老羅就此詢問A公司財務經理,得到的答復是A公司因采購原材料缺少資金,于是向董事長個人借款。老羅打開了相關“其他應付款”的明細賬頁,發現3年來A公司欠董事長的資金從無到有,且有增無減。老羅馬上聯想到此前了解到的A公司貨款回籠情況良好,并不缺少資金周轉的情況。老羅不動聲色,打開了公司欠董事長485萬元“其他應付款”的所有會計憑證,發現485萬元雖然全部借記“銀行存款”,但實際上全部為現金繳款單。再三考慮后,老羅決定約談公司董事長。關于公司欠董事長巨款的案例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稅務人員老羅率4人檢查組到某服裝生產企業A公司進行常規納稅檢查。檢查前的案頭分析發現,A公司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兩大稅種的稅負明顯偏低。經過現場檢查,檢查人員未分析出稅負偏低的原因。從料、工、費的配比到輔助材料及零星費用的發生,A公司的會計處理都合乎情理,符合邏輯,未發現疑點。檢查組還對A公司會計核算的合規性進行了仔細檢查,仍未發現違規或異常的會計處理。為了找出破綻,老羅決定從自己擅長的基礎情況摸起。
老羅向A公司索要了前3年的會計報表(包括報表附注)、年度工作計劃及總結、與會計核算和納稅有關的檢查報告及處理決定、購銷合同及其他重要文件等資料。通過認真審閱這些資料,老羅了解到,A公司會計核算比較規范,納稅意識較強,從未因納稅問題受到任何處理、處罰。盡管3年來,公司產值有所增長,但盈利水平卻一直很低,每年僅繳納少量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稅負隨銷售額的增加略有提高。但從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可以看出,A公司對外銷售的貨款回籠情況良好。3年來,應收賬款沒有隨著銷售額的增加而增加,也沒有出現過一筆壞賬損失。老羅對A公司日常會計核算的政策、方法和流程也進行了仔細分析,基本掌握了A公司會計核算的一般規律。
帶著了解到的情況,老羅再一次翻開了A公司的會計報表及其附注,重新審閱會計報表的每一個項目,閱讀報表附注的每一項說明,同時與已經掌握的A公司的信息進行一一對比分析,看是否存在相互矛盾或不符合邏輯的情形。功夫不負有心人。老羅終于在會計報表附注說明的關聯方關系中,發現了應付公司董事長的485萬元(掛其他應付款)存在問題。老羅就此詢問A公司財務經理,得到的答復是A公司因采購原材料缺少資金,于是向董事長個人借款。情況果真如此?老羅打開了相關“其他應付款”的明細賬頁,發現3年來A公司欠董事長的資金從無到有,且有增無減。老羅馬上聯想到此前了解到的A公司貨款回籠情況良好,并不缺少資金周轉的情況。即使因采購原材料需要臨時借款,但在公司有了資金后,為何沒有及時歸還,而且有增無減且長期不還呢?
老羅不動聲色,打開了公司欠董事長485萬元“其他應付款”的所有會計憑證,發現485萬元雖然全部借記“銀行存款”,但實際上全部為現金繳款單。再三考慮后,老羅決定約談公司董事長。老羅向董事長提出了3個問題:是否記得公司欠你的資金額度?公司欠你的資金辦理了何種手續?你給公司的借款是以何種資金形式借給公司的?對這3個問題,董事長一個也說不清楚,只是重復說都是財務部幫助辦理的,要請財務經理解釋。這時,老羅請兩位檢查人員繼續與董事長談話,自己與另一位檢查人員一同找到財務經理,告知他檢查組已向公司董事長就長期欠其大額資金一事提出了3個問題,董事長已就其知道的情況如實進行了回答,希望財務經理對此問題也能夠實事求是地予以說明。財務經理猶豫片刻后,如實交代了問題。
原來,A公司平時將對外銷售且無需開具發票而取得的現金收入,先由公司財務部收取并匯總,達到一定數額后,就以欠公司董事長的名義掛到其他應付款賬戶。3年來,公司共累計掛欠款485萬元,逃避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最終,A公司受到了應有的處理和處罰。
【分析】
上述案例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在進行納稅檢查前,檢查人員對被檢查單位基本情況的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如果對被檢查單位的情況不了解、不熟悉,一頭扎下去,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檢查人員應知道,對被檢查單位基本情況的了解是納稅檢查前必須完成的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
二是檢查人員務必勤于思,敏于行。要善于分析和比較被檢查單位的各種信息,在了解和掌握了基本情況后,用掌握的信息推斷出可能或不可能出現的情形,再去核對被檢查單位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其附注,或反過來,從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其附注反映的經濟事項所表現出的情形與已經了解和掌握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就很容易發現被檢查單位存在的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