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債務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方法

導讀:
企業債務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方法企業債務風險主要來自市場秩序和企業自身,應對方法有當事人協商清償債務、訴訟清償債務、破產還債、兼并清債、債轉股、行使擔保物權。企業債務風險管理(一)市場秩序方面的原因1、市場主體的行為不規范。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涉及到該地區、該行業的利益,有關地區、行業大量采取地方保護主義措施,對內實行特殊保護,對外設立各種關卡,進行歧視和排擠,致使其他地區、其他行業的債權人無法行使其債權。這就使受害企業產品積壓,陷入危機,只好靠舉債、拖債度日。在對方違約后,債權人本應及時行使請求權,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那么企業債務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方法。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債務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方法企業債務風險主要來自市場秩序和企業自身,應對方法有當事人協商清償債務、訴訟清償債務、破產還債、兼并清債、債轉股、行使擔保物權。企業債務風險管理(一)市場秩序方面的原因1、市場主體的行為不規范。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涉及到該地區、該行業的利益,有關地區、行業大量采取地方保護主義措施,對內實行特殊保護,對外設立各種關卡,進行歧視和排擠,致使其他地區、其他行業的債權人無法行使其債權。這就使受害企業產品積壓,陷入危機,只好靠舉債、拖債度日。在對方違約后,債權人本應及時行使請求權,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關于企業債務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方法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企業債務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方法
企業債務風險主要來自市場秩序和企業自身,應對方法有當事人協商清償債務、訴訟清償債務、破產還債、兼并清債、債轉股、行使擔保物權。
企業債務風險管理
(一)市場秩序方面的原因
1、市場主體的行為不規范。首先,國有企業產權關系不明晰,企業對國有資產責任心不強,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債務負擔加重。其次,公司制的實行和股份制改革沒有走上正軌。一方面由于主管機關對公司的設立條件審查不嚴,特別是對注冊資金到位情況沒有進行嚴格監督,有許多不符合公司設立條件的經濟組織登記為公司,拖欠債務更是他們的家常便飯;另一方面在股份制改革過程中,一些企業不考慮自身的經濟能力,對外大量募集股份或發行債券,由于對經營前景估計不足,最后負債累累。
2、地方、行業保護主義嚴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涉及到該地區、該行業的利益,有關地區、行業大量采取地方保護主義措施,對內實行特殊保護,對外設立各種關卡,進行歧視和排擠,致使其他地區、其他行業的債權人無法行使其債權。目前保護主義在行政執法、金融以及司法部門表現比較突出,以司法部門為例,一些審判機關、審判人員對外地企業起訴本地企業要求履行債務的,在立案時進行百般阻撓,在審理時一味包庇、袒護本地當事人,在執行時故意拖延、推逶甚至拒絕。
3、不正當競爭行為嚴重。一些企業為謀取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商業賄賂、發布虛假廣告等不正當手法推銷偽劣產品,騙簽合同,或者借機占領市場、擠垮競爭對手。這就使受害企業產品積壓,陷入危機,只好靠舉債、拖債度日。
(二)企業自身的原因
債權人企業的原因主要有:
1、訂立合同時的過失。首先是訂約前不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經營范圍、資信狀況、履約能力,結果上當受騙、貨款兩空,或者是貨款久拖不得;其次是訂立的合同條款不完備、形式不規范,或者是對標的物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等約定不明,或者對履行期限、地點、方式規定不清,或者不去辦理法律規定的審批、登記、公證手續等等,導致合同無效或責任不清;第三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規定的擔保方式保護自己,從而使自己債權的實現失去保障。
2、履行合同中的欠缺。首先是不及時行使自己的債權,不在法定或約定的履行期限內催收貨款,結果由于債務人企業的債權人不斷增多,債務數額不斷擴大,以致于其無力償還,只好任其拖欠;其次是對自己的違約行為不重視,如因提供不合格的產品或服務而導致對方提出索賠時,不積極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給予賠償,致使對方以此為借口拖欠債務;第三是對債務人企業的分立、合并、撤銷、破產等情況不能密切關注,對其財務變化一無所知,因而在對方清算過程中不能及時介入參加受償。最后是在對方對第三人享有債權時,不依法行使代位權,在對方擅自向第三人轉移資產以逃避債務時,不依法行使撤銷權等等。
3、請求權行使的懈怠。在對方違約后,債權人本應及時行使請求權,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但在實踐中,一些債權人往往怠于行使自己的請求權,既不及時同債權人協商進行處理,也不及時請求仲裁機關或人民法院予以解決,以至超過訴訟時效,從而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保證自己債權實現的權利。
怎樣防止危機
1、從經銷商的信譽和資質管理上著手。對于渠道網絡的開拓,不是說網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效網點。其實,客戶檔案建立最主要的目的是,對客戶資質和信任等級的全面考察和評價,并根據銷售回款的歷史記錄來調整經銷商信用級別。根據其資質和信譽程度的高低,在營銷政策、終端支持以及風險防范方面區別對待,真正做到心中有底。
2、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比如,通過erp項目的實施,可以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高效化、系統化和集成化。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知名品牌,其網絡必定是面向全國的,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公司和辦事處。那么如何監控分公司每一天進、銷、存的動態?如何做到對分公司每天財務的收支有一個精確的了解,單純靠人的自覺性是做不到的,必須通過信息化的財務軟件來達到這樣一個要求。比如采用erp系統后,每一筆訂單在系統里都可做到實時更新,因此財務人員和銷售人員可以隨時看到訂單的運行狀態:從采購到生產、入倉、銷售、儲運、財務匯總、開發票等等一系列的經營行為。
3、提升營銷人員的風險意識,對營銷人員在回款問題上進行嚴格考核。一般來說,銷售量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回款額,這對企業的現金流的周轉至關重要。作為企業,特別是像中的大型綜合性企業,一定要督促營銷人員,縮短應收賬款的時間,建立應收賬款中壞帳、呆帳的預警機制。比如,在賬齡的劃分上,企業應該有一個很清晰的定義。
4、健全企業內部營銷管理體系。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后,必然要求規范化和制度化,特別是在銷售上,因為營銷隊伍是企業所有員工中最難管理的一部分。業務員過程管理:客戶拜訪、終端鋪貨、經銷商庫存多少和貨齡的長短、回款跟蹤,銷量指標考核、市場信息的收集和反饋等;客戶關系管理:客情關系的維護,客戶信任管理等;還有物流和后勤管理等。
企業債務危機的應對
1、當事人協商清償債務。我國《民法通則》和去年實施的新《合同法》確立了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在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自主地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債務的清理也應屬于意思自治的范疇,因此,當事人協商清償債務的行為應得到法律的認可。
協商清償債務具有簡便易行、成本低、中斷時效等優點,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果債務人不守信用,拒不履行償債協議,就只能通過其他合法途徑解決。
2、訴訟清償債務。協商償債是私力救濟的手段,而法院的強制償債是公力救濟。當事人雙方不能協商償債時,債權人企業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院的判決保證自己債權的實現。當然,協商不是必經程序,當事人可不經協商直接向法院起訴。
3、破產還債。當債務企業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作為債權人的企業應依法及時地申請債務人企業破產,保證自己的債權最大限度地滿足。
4、兼并清債。兼并清債是指一個企業通過以現金購買或者以股份交換其他企業的資產或股份,將其他企業吸收合并而使之失去法人資格或者對其他企業形成控股,以改變其法人實體,而由存續企業或控股企業對被吸收企業或被控股企業的債務進行清償的方式。企業兼并能充分發揮企業的組合效能,優化經濟結構,并能妥善處理債務人企業的遺留問題。企業兼并后,被兼并企業的債務由兼并企業承擔,被兼并企業的職工由兼并企業安置,這不僅有利于企業債務的清償,則且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
5、債轉股。債轉股是指債權人企業與債務人企業通過協商將債權人的債權按其價值折合為股份,使債權轉化為股權,從而使企業債務歸于消滅的償債方式。目前債轉股作為企業進行公司化改造的一種重要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中存在問題還很多,有必要在實踐中進行深層次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