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以后賠償一般要怎么處理

導讀:
交通事故以后賠償一般要怎么處理一、交通事故發生后受害方該怎么辦交通事故發生后,受害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采取如下措施:1、應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發生事故后,在自己清醒的狀態下,受害人應保持冷靜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將自己人身傷害降到最小。事故發生后,不能因為一時沖動和對方發生糾紛,不接受治療,耽誤治療的良機。發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傷者親屬、朋友或案發地附近的群眾,切莫私自扣留車輛、人質,或哄搶車上物品,否則要承擔造成的不利后果。自定殘之月起,賠償20年。那么交通事故以后賠償一般要怎么處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以后賠償一般要怎么處理一、交通事故發生后受害方該怎么辦交通事故發生后,受害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采取如下措施:1、應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發生事故后,在自己清醒的狀態下,受害人應保持冷靜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將自己人身傷害降到最小。事故發生后,不能因為一時沖動和對方發生糾紛,不接受治療,耽誤治療的良機。發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傷者親屬、朋友或案發地附近的群眾,切莫私自扣留車輛、人質,或哄搶車上物品,否則要承擔造成的不利后果。自定殘之月起,賠償20年。關于交通事故以后賠償一般要怎么處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以后賠償一般要怎么處理
一、交通事故發生后受害方該怎么辦
交通事故發生后,受害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采取如下措施:
1、應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發生事故后,在自己清醒的狀態下,受害人應保持冷靜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將自己人身傷害降到最小。
2、確認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車輛,并記錄肇事車輛牌號、車型、顏色、機動車駕駛人等,防止肇事車輛逃逸進而引起索賠困難等。
3、保護現場,手機受損失的證據,無論是人身傷害還是財產損失,在要求賠償時都必須提供確實、充分的證據。不然到了理賠的時候是不會被支持的。
4、接受診療治療,并向事故處理部門報告。事故發生后,不能因為一時沖動和對方發生糾紛,不接受治療,耽誤治療的良機。同時也不得要求對方給說法,不向交通部門報案。造成嚴重傷情的,應該要求交警部門做傷殘評定,在交警調節不成功的話,應該及時到法院起訴,盡快理賠,不要超過訴訟時效。
5、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傷者親屬、朋友或案發地附近的群眾,切莫私自扣留車輛、人質,或哄搶車上物品,否則要承擔造成的不利后果。
二、交通事故受害方可以要求哪些賠償
損害賠償的標準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醫療費:按照醫院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創傷治療所必須的費用計算,憑據支付。結案后確需繼續治療的,按照治療必需的費用給付。
(二)誤工費:當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于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國營同行業的平均收入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計算。
(四)護理費:傷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無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
(五)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賠償20年。但5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制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的喪葬費標準支付。
(八)死亡補償費: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10年。對不滿16周歲的,年齡每小1歲減少1年;對7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均不少于5年。
(九)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為限,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居民生活困難補助標準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人撫養到16周歲。對無勞動能力的人扶養20年,但5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對其他的被扶養人扶養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