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意外死亡家屬如何理賠

導讀:
如果該事故發生在受害人履行工作職務的過程中受害人家屬除有權向侵權責任人索賠之外還可以向受害人單位所在地區社會保險行政機構申請工亡認定待認定為工亡后依法領取工亡待遇。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那么交通意外死亡家屬如何理賠。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如果該事故發生在受害人履行工作職務的過程中受害人家屬除有權向侵權責任人索賠之外還可以向受害人單位所在地區社會保險行政機構申請工亡認定待認定為工亡后依法領取工亡待遇。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關于交通意外死亡家屬如何理賠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交通意外死亡家屬如何理賠
關于交通意外死亡家屬如何理賠如下
1.前期準備工作首先應及時取得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及相關材料包括責任方司機及車輛、保險單或保險公司的相關信息。一般情況下受害人對事故的發生不承擔責任或不承擔主要事故責任受害人家屬才存在索賠要求。
2.索賠對象事故責任人、責任車主及保險公司。
3.索賠方式可先協商協商不成及時起訴。如責任方不配合損害賠償事宜受害人家屬應及時提起民事訴訟索賠。既可以在刑事案件立案后或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也可以不等待刑事立案而直接另行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要求賠償。二者區別在于前者不必另行繳納訴訟費比較省錢但可能耗時較長而后者需要按照訴訟標的額繳納訴訟費但用時短更便捷。
4.向社保機構申請工傷保險補償申請領取工亡待遇。如果該事故發生在受害人履行工作職務的過程中受害人家屬除有權向侵權責任人索賠之外還可以向受害人單位所在地區社會保險行政機構申請工亡認定待認定為工亡后依法領取工亡待遇。(除了醫療費用部分的金額之外侵權賠償和工亡待遇原則上二者應當可以同時獲取。但是司法實踐中有些地區的有些法院是不支持受害人家屬獲得雙倍補償的)
5.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被告人一般為責任方車主責任方司機。如車輛已投保險一般應將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
6.道路交通事故訴訟管轄法院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法院為刑事案件受理法院。如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則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權行為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
7.工亡待遇的支付人為工傷保險機構。如單位沒有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該部分費用由單位承擔。如工傷保險行政機構不予認定工亡或認定工亡后不依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受害人家屬可以社保機構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8.人身損害賠償內容包括死亡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喪葬費、醫療及救護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9.工亡待遇包括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喪葬補助金。
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死亡賠償的相關規定
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受害人家屬可以要求肇事方賠償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除此之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根據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