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次責賠償多少錢

導讀:
交通事故次責賠償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如何分配賠償責任案件基本信息1.案由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2.當事人原告王某被告張某、崔某、××公司及××保險省分公司基本案情2013年2月12日18時20分許被告張某駕駛黑AT××號捷達牌汽車沿南崗區嵩山路由北向南行駛與原告發生交通事故。案件焦點交通事故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如何分配賠償責任。被告××保險省分公司作為肇事車輛保險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承擔履行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在該車交強險賠償限額內先行賠付原告所受損失。那么交通事故次責賠償多少錢。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次責賠償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如何分配賠償責任案件基本信息1.案由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2.當事人原告王某被告張某、崔某、××公司及××保險省分公司基本案情2013年2月12日18時20分許被告張某駕駛黑AT××號捷達牌汽車沿南崗區嵩山路由北向南行駛與原告發生交通事故。案件焦點交通事故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如何分配賠償責任。被告××保險省分公司作為肇事車輛保險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承擔履行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在該車交強險賠償限額內先行賠付原告所受損失。關于交通事故次責賠償多少錢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事故次責賠償
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如何分配賠償責任
案件基本信息
1.案由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當事人
原告王某
被告張某、崔某、××公司及××保險省分公司
基本案情
2013年2月12日18時20分許被告張某駕駛黑AT××號捷達牌汽車沿南崗區嵩山路由北向南行駛與原告發生交通事故。此起事故經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南崗大隊作出哈公交認字2013第××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張某承擔事故主要責任原告承擔事故次要責任。原告受傷后于2013年2月12日至2013年4月19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治療診斷為多發外傷花費住院醫療費75371元期間被告張某為其墊付門診醫療費1442元、急救醫療費165元和住院預交金41000元原告傷后共計住院66天。原告出院后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3年5月13日花費門診費60.50元2013年8月17日花費門診費1024.40元在哈爾濱市道里區中醫醫院2013年5月13日花費門診費300元。2013年5月1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診斷書醫囑為“補充鈣質、增加營養”。審理中經原告申請本院委托××司法鑒定中心進行鑒定2013年10月24日××司法鑒定中心作出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1、原告損傷評定為十級傷殘2、醫療終結時間為傷后8個月3、住院期間需2人護理出院后需1人護理2個月4、二次手術取出固定物費用預算人民幣800010000元或按實際合理支出計算5、不支持康復治療。原告于2012年12月18日至2013年12月26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花費住院醫療費12767.73元。審理過程中被告張某提出反訴后被告張某撤回該反訴請求。
另查明原告受傷前系哈爾濱市××廠工作人員月工資3200元。原告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程×與趙×進行護理。護理人員程×和趙×月工資分別為3000元和2800元。
再查明肇事車輛黑AT××號出租車登記所有權人為被告××公司其與被告崔某簽訂了哈爾濱市客運出租汽車承包經營合同被告崔某為該車承包車主承包期間為2012年3月20日至2018年2月1日被告張某從被告崔某處再次承包該車進行夜班營運。肇事車輛在被告××保險省分公司投保了交強險與第三者責任險其中第三者責任險限額為50000元不含不計免賠。
案件焦點
交通事故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如何分配賠償責任。
法院裁判要旨
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認為公民的人身權益受法律保護。被告××保險省分公司作為肇事車輛保險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承擔履行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在該車交強險賠償限額內先行賠付原告所受損失。根據哈公交認字2013第××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被告張某在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其與原告之間的責任比例為80和20為宜。故對于原告訴訟請求中合理合法部分予以支持。具體賠償項目處理如下(一)關于醫療費原告因治傷產生門診醫療費2991.90元(計算方式為60.50元10元554.50元158.70元301.20元300元1442元165元)和住院醫療費75371元合計醫療費78362.90元(二)關于住院伙食補助費原告傷后于2013年2月12日至2013年4月19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66天產生住院伙食補助費3300元(計算方式為50元/天×66天)(三)關于二次手術費原告因治傷實際支出二次手術費12767.73元(四)關于誤工費根據司法鑒定意見書原告傷后8個月醫療終結產生誤工費25600元(計算方式為3200元×8個月)(五)關于護理費根據司法鑒定意見書原告住院期間需2人護理出院后需1人護理2個月原告傷后住院66天產生護理費18760元計算方式為(3000元/月÷30天×66天2800元/月÷30天×66天)3000元/月×2個月(六)關于交通費原告因治傷產生交通費344元(七)關于傷殘賠償金根據司法鑒定意見書原告損傷評定為十級傷殘產生傷殘賠償金35520元(計算方式17760元/年×20年×10)(八)關于精神撫慰金因原告受傷十級傷殘產生精神撫慰金5000元(九)關于司法鑒定費、郵寄費和案件受理費原告因進行訴訟產生司法鑒定費3600元郵寄費96元和案件受理費3786元。(十)上述款項中原告因本起事故產生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和二次手術費共計94430.63元被告陽光××省分公司在交強險醫療費限額內給付原告10000元、余額84430.63元按照原告與被告張某在本起事故中的責任比例計算數額為67544.50元(計算方式為84430.63元×80)由被告××保險省分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內給付原告40000元(計算方式為50000元×80)剩余款項27544.50元由被告張某給付原告。鑒定費、郵寄費和案件受理費共計7482元由被告張某給付原告。上述被告張某承擔的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二次手術費、司法鑒定費、郵寄費和案件受理費共計35026.50元與被告張某為原告墊付的42607元(計算方式為1442元165元41000元)進行相抵余款7580.50元由被告××保險省分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賠償限額內給付被告張某。關于原告主張的營養費因其提交需加強營養的醫囑并未發生于住院期間原告亦未申請鑒定營養費對其該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的殘疾用具費因其所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該筆費用的發生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的疤痕修復費用因其未提交證據證明該筆費用的發生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十六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和第三十五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保險省分公司在交強險醫療費賠償限額內賠付原告醫療費10000元被告××保險省分公司在交強險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內給付原告誤工費25600元、護理費18760元、交通費344元、傷殘賠償金35520元、精神撫慰金5000元。
二、被告××保險省分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內給付原告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和二次手術費共計32419.50元(計算方式為40000元7580.50元)給付被告張某7580.50元。
三、被告張某給付原告司法鑒定費3600元(已抵扣)。
四、被告張某給付原告郵寄費96元(已抵扣)。
五、駁回原告王某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及交強險與商業險共存時分配賠償責任在司法實踐中不統一。除本案中的賠償責任分配外還有另外一種分配賠償責任的方式。以本案為例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之規定首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保險省分公司在交強險醫療費限額內給付原告10000元其次余額84430.63元由承保商業險的保險公司××保險省分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內給付原告40000元再次扣除交強險和商業險在責任限額內給付原告的50000元外余額44430.63元根據主次責任原告承擔20的賠償責任即8886.13元被告張某承擔80的賠償責任即35544.50元。原告因進行訴訟產生司法鑒定費3600元郵寄費96元和案件受理費3786元共計7482元由被告張某給付原告。被告張某先行墊付42607元與張某應承擔的43026.5元(35544.57482元)相抵扣被告張某還應給付原告419.5元。
以本案為例不同的分配賠償責任方式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司法實踐中第二種分配賠償責任方式屢見不鮮。但筆者認為第一種分配賠償責任方式更符合公正正義的立法目的。兩種分配賠償責任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先分配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再由承保商業險的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還是先由承保商業險的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再分配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第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三)仍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在適用上主要是對不足部分理解存在分歧。但從保險法的立法目的來看保險法保護的是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體到商業保險保護的是車主及駕駛人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受害人的利益。區分交強險與商業險的立法目的是準確認定分配賠償責任方式的關鍵。因此筆者認為本案中的分配賠償責任方式更貼近立法目的符合公平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