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少年家事暴力的現狀和矯治

導讀:
本文所指的家庭暴力是指青少年對其尊屬,如父母、祖父母等進行暴力虐待,并可伴有或不伴有神經癥的癥狀。李某,獨女,17歲,高中二年級(休學),家中有雙親共三人。父母不堪忍受,送其住院,診為家庭暴力。因此,我們對家庭暴力的現狀還不太了解。那么關于青少年家事暴力的現狀和矯治。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本文所指的家庭暴力是指青少年對其尊屬,如父母、祖父母等進行暴力虐待,并可伴有或不伴有神經癥的癥狀。李某,獨女,17歲,高中二年級(休學),家中有雙親共三人。父母不堪忍受,送其住院,診為家庭暴力。因此,我們對家庭暴力的現狀還不太了解。關于關于青少年家事暴力的現狀和矯治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家庭暴力廣義指父母對子女、夫妻之間及子女對尊屬實施暴力。本文所指的家庭暴力是指青少年對其尊屬,如父母、祖父母等進行暴力虐待,并可伴有或不伴有神經癥的癥狀。
李某,獨女,17歲,高中二年級(休學),家中有雙親共三人。
父親是某名牌大學教師,事業心強,性格溫順,幾乎操持全部家務,很少有其他興趣愛好,寡言少語,甚至與妻子、女兒也很少交談,對女兒寬容遷就,女兒的不合理要求,只要一撒嬌或發脾氣均一一滿足。除工作上與同事往來以外,不會處理人情事故,女兒既喜歡父親對自己的親密,又看不起父親的書生氣。
母親也是某大學的教師、健談,喜交往,不愿操持家務,但在家庭中占支配地位,對女兒要求嚴格,在教育方法上常常與丈夫不一致,常常在女兒面前挖苦丈夫的書生氣,這一切使女兒對母親極為不滿。
李某的性格:內向,不活躍,沉默少語,學習成績一般,但又好勝,總與成績比自己好的人比,情緒易波動,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適應環境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性強,要求苛刻,總是提出種種要求來滿足自己的心理不平衡,如讓父母用各種途徑不惜高額的金錢代價多次轉學。因高二讀了二年仍有四門不及格,不得不繼續休學,對順利升級的同班同學又羨慕又嫉妒,學業上的挫折和人際交往的困難使其極為自卑,認為這一切都是父母的不良教育造成的,認為父母欠自己的債,自己應該在家享受,并不斷地向父母要娛樂費,由每月40元逐步增到100元,由于父母表示異議,便破口大罵父親,摔砸電器以此為開端,在家庭中稍有不滿就表現暴力,由于母親管教嚴厲,所以暴力對象基本是母親,母親為了逃避暴力,離家或閉門不出,為了發泄,暴力對象轉嫁到父親,甚至抓住父親的頭撞門,被撞得頭破血流,觸目驚心。父母不堪忍受,送其住院,診為家庭暴力。
結合本例的表現及其矯正的方法我們做如下介紹:
家庭暴力的現狀及病理:
94年上半年,因家庭暴力而住我院達8例之多,這是前所未有的。許多父母認為家丑不可外揚,直到自己被打至遍體鱗傷,忍無可忍時,或認為孩子不正常時才送孩子人院。因此,我們對家庭暴力的現狀還不太了解。
青少年家庭暴力一般在青春期或青春早期發生,開始是對尊屬憤怒、謾罵,進而實施激烈的暴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青春期危機:隨著身體的成長,青少年精神上的攻擊性(反抗)和活動性增強,在雙親的保護和統治下的安定或均衡發生動搖。青少年面臨自立欲望和依賴欲望的雙價情感的煩惱,象本事例那樣受到學業挫折或朋友虐待后,認為自己是弱者。則把忍受不了的煩躁感向依賴的對象發泄--形成依賴--攻擊反應。
母親的問題:家庭暴力與家庭中親子關系以及雙親的養育態度極為密切。其中攻擊對象主要是母親。如本事例的家庭,父尊缺乏,父權弱,或甚至父親缺如,母親掌握家庭的支配權。母親的過度保護,使青少年對母親的依賴過強,不能自立,同時母親把自己的愿望不自覺地原樣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替身,加深了母子共生化。這樣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對母親產生依賴--攻擊愛心--敵意的雙價情感。如果切斷這種母子共生關系則開始報復、復仇的反抗,以家庭暴力形式表現出來。
父親的問題:這樣的家庭在孩子施行暴力時,父親表現軟弱,只是用勸阻的方式來制止暴力,這樣不僅把家務和育兒責任推給妻子,對暴力孩子的治療也推給妻子,自己采取逃避態度。
社會背景:尊重師長的道德規范削弱了,相反學校及社會過分注重成績及學歷;使得孩子把分數看作第一位的事情,在考試戰爭中受挫者多喪失自尊心,在青春期危機的漩渦中不能自拔。
暴力青少年的性格問題:這樣的孩子在幼兒期是所謂的好孩子,溫順,謹慎,敏感,缺乏靈活性、任性、忍耐力弱。在危機狀態下為逃避現實而輟學,甚至想自殺,雙親強制上學,為保護自己把責任推給雙親,我現在這樣完全是父母不好!把自己潛在儲蓄的能量對準了身邊的雙親。爆發了攻擊性。
對本例的矯正:
根據家庭暴力發生的機制,有家庭及性格因素,因此對本事例進行了個別心理治療及家庭心理治療。
家庭心理治療是通過對患者家庭成員的心理治療以解決使患者發病的因素,促進患者康復,并以圖防止復發。家庭暴力中的父母常常只承認孩子的暴力問題是自己教育的失敗。治療者多采用認知領悟的方法,幫助分析其家庭結構及角色的混亂,分析其父性尊嚴、權威缺乏的表現及原因,以及對孩子過分保護及過分干涉的具體表現及與發生暴力的關系,并努力使父母形成一致的養育態度,加深父母的相互理解,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達成一致的共識,使之對孩子的態度發生質的改變。
通過對父母的家庭治療,父母的變化被孩子感受到,孩子也能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漸漸地雙親和孩子能對等地交談。孩子逐漸認識到對父母的暴力行為是在自己遇到挫折時,內心緊張的發泄,使孩子體會到這是應付挫折的不良方式。
針對暴力青少年對家庭依賴,獨立能力弱的特點,我們采用森田療法,讓其參加森田療法理論的學習及活動,用自己的行動建立健康人的生活模式。
如對事例中的李某采用森田療法(除絕對臥床以外),使她在參加重作業期的治療中,體驗重在行動的生活態度。在各種作業中,通過獲得成功的經驗以提高自信心,并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矯正在家庭中無所事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生活方式。同時,通過與治療小組的其他人交往,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鍛煉其社會能力。再通過個別心理治療分析自己性格的弱點,承擔自己在暴力行為中的責任,漸漸地可一分為二地看父母,一分為二地看自己,奠定與父母溝通的基礎。李某出院后,在家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活,并復習功課準備復讀,而父母看到孩子的變化,不僅理解孩子,更疼愛孩子,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其本人不僅有了學習的欲望,更主要是對過去感到緊張的人際交往有了信心,而且準備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遇到困難時請教父母或者醫生。
家庭內暴力的矯正,最根本的是解決親子關系中的沖突,在家庭成員再統合的過程中,消除其暴力或者輟學這樣的不良行為。其中以修復和父親或者與母親的關系為主軸,并改善其一般的人際關系。通過森田療法的活動建立其自信心。應用重在行動順其自然的森田理論改善其依賴、言行不一致、指責他人等性格方面的弱點。
家庭暴力的預防是防止暴力于未然的重要方面。針對發生的原因,除社會背景以外,家庭是主要的因素,因此雙親的養育方式,家庭結構、家庭角色和家庭機能的正常發揮,需有關部門的宣傳和教育的普及。有良好的家庭才有可能塑造心身健康的下一代。這在我國獨生子女的教育及預防青少年家庭暴力中都顯得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