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原則

導讀:
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原則:(一)當事人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僅規定了夫妻財產約定制時適用上述原則,夫妻財產共有制也應適用該原則,例如:1、原告放棄現存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園、糧食等的分割,被告要求原告分擔所欠農業稅費。(三)離婚協議、判決效力只及于本案當事人原則夫妻共同債務的判處形式無非以下三種:共同外債××元,1、由一方當事人負責償還。那么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原則。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原則:(一)當事人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僅規定了夫妻財產約定制時適用上述原則,夫妻財產共有制也應適用該原則,例如:1、原告放棄現存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園、糧食等的分割,被告要求原告分擔所欠農業稅費。(三)離婚協議、判決效力只及于本案當事人原則夫妻共同債務的判處形式無非以下三種:共同外債××元,1、由一方當事人負責償還。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原則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原則:
(一)當事人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僅規定了夫妻財產約定制時適用上述原則,夫妻財產共有制也應適用該原則,例如:
1、原告放棄現存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園、糧食等的分割,被告要求原告分擔所欠農業稅費。因稅費是按農民純收入的5%征收的,原告放棄了收入這一實際權利,就不應當負擔對應的義務。因此,被告的這一要求應予駁回。
2、原、被告婚后因無共同財產,各自借款,原告學習理發、裁剪,被告考辦駕照。離婚時,雙方均舉證該債務猶存。勞動技能既不能轉移,又不能分割,且本人受益,只能判決各自負擔償還義務。
(二)違法者責任自負原則
夫妻間負有法定的相互扶養這一作為義務,一方故意不履行的,屬虐待、遺棄行為,被虐待、遺棄的一方為生活、醫療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因與違法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故應由違法者全部負擔。
(三)離婚協議、判決效力只及于本案當事人原則
夫妻共同債務的判處形式無非以下三種:共同外債××元,1、由一方當事人負責償還。2、原告付給被告××元后,共同債務由被告一方負擔。3、原告負擔××元,被告負擔××元。[page]
債權人憑借據起訴借款一人,而該筆債務業經離婚協議或判決認定屬夫妻共同債務,已協議或判決由二人分擔的,債權人追加另一方為共同被告,當事人持離婚案的法律文書對抗債權人之請求的,不予支持。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人以個人名義所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書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做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一方就夫妻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基于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即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為共同債務,不論該債務是夫妻共同產生還是以一方名義產生,夫妻共同債務應由夫妻共同清償,雙方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應由兩名被告共同負擔債務的清償,并互負連帶責任,與連帶之債多數人之債原理相對應。判決的具體內容、金額可與離婚案的判決不一致,債務人不履行的,債權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債權人根據債務人離婚判決書的確認,申請立案,執行債務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這是因為:1、離婚協議的約定僅在夫妻之間有效,不能對抗第三人,對債權人無約束力。離婚協議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合同,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其只在訂約的當事人之間有效,不能對抗第三人。2、離婚案的判決僅能對是否屬夫妻共同債務進行界定。其判決效力相當于債務人內部責任分配,法院并非是給債權人授權而否定其借據。債權人自認其效力,要求法院按此執行其債權,與該原則相悖。因為其債權來源于借據而非判決。3、債務案已判決,離婚案起訴在后,在原則不變的情況下,程序的不同不影響實體處理。
(四)公平原則
《婚姻法》第40條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其立法本意體現了公平原則。其中既肯定了財產約定的效力,又制約了財產方面權利、義務的失衡。相對來說,在債務方面,是否應適用上述原則呢,來看一例:甲婚前創業不順,債臺高筑,與乙結婚后,在共同經營期間,收入頗豐,清結巨額外債后略有盈余,不久夫妻勞燕分飛,爭議焦點:夫妻共同財產償還了甲的個人債務,甲的單純受益導致乙獨吞苦果。如乙請求補償,在法無明文規定情況下,不妨考慮適用上述原則。
為您推薦:
■ 婚姻法全文2014
■ 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標準是什么
■ 夫妻債務的舉證責任歸誰?




